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馬纓花的意思、馬纓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馬纓花的解釋

合歡樹的别稱。 明 劉若愚 《酌中志·大内規制紀略》:“門内有石橋,橋北有樹二株曰馬纓花。” 清 吳震方 《嶺南雜記·馬纓花》:“色赤,如馬纓,其花下垂,一條數十朵,樹高者丈許。有白者,有桃花而大紅鑲邊者,皆異種也。” 魯迅 《朝花夕拾·阿長與<山海經>》:“他是一個胖胖的,和藹的老人,愛種一點花木,如珠蘭、茉莉之類,還有極其少見的,據說從北邊帶回去的馬纓花。”亦稱“ 馬纓樹 ”。 王統照 《號聲》:“在這夏夜的馬纓樹下,我仰望黑空中閃綴的星光,默默地想着。”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馬纓花是漢語中對豆科植物合歡(學名:Albizia julibrissin)的俗稱,其釋義可從三方面解析:

一、詞源與釋義

“馬纓”指古代馬匹頭部裝飾的紅纓,因合歡花的絲狀花冠形似馬纓而得名。《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合歡的别名”,強調其花序形态特征。

二、植物學特征

根據《中國植物志》記載,馬纓花為落葉喬木,二回羽狀複葉,頭狀花序呈傘房狀排列,花絲細長如絨絲,色呈粉紅或白色,具特殊香氣。其花期在6-7月,夜間葉片閉合,故又稱“夜合花”。

三、文化象征

在傳統文化中,馬纓花因“合歡”之名被賦予家庭和睦的寓意。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載:“合歡,安五髒,和心志,令人歡樂無憂”,其樹皮與花皆可入藥。古詩詞中亦常見以馬纓花喻情,如王維詩句“合歡尚知時,鴛鴦不獨宿”。

四、地域别稱

北方部分地區将馬纓花與木本花卉“朱櫻花”混淆,但據《北京植物志》考證,二者實為同物異名,均指合歡。嶺南地區則因其絲狀花冠稱“絨花樹”。

網絡擴展解釋

馬纓花的詞意可從多個角度綜合解釋:

一、植物學含義

  1. 合歡樹的别稱
    馬纓花最常見指豆科植物合歡(Albizia julibrissin),因其花序形似馬匹佩戴的紅色纓穗得名。古代文獻如明代劉若愚《酌中志》已有記載,描述其花下垂成簇的形态特征。

  2. 杜鵑科藥用植物
    另一指杜鵑花科植物馬纓杜鵑(Rhododendron delavayi),分布于西南地區,花可入藥,具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功效。其花型與合歡不同,花瓣堅厚呈火紅色,常見于山野灌木叢中。

二、文化寓意

三、其他延伸

馬纓花兼具自然屬性與文化内涵,實際使用需根據上下文判斷具體指代對象。

别人正在浏覽...

安撫按據敗類秉政怆恤磋磋骀驽彈盡援絕登徒兜詚多物額設飯感豐産垢敝瓜區豆分桂寝黑客鴻隙花鈴畫眉郎潢池弄兵慌惘歡醼昏狡惎悔句稽康斯坦察頯然昆仲懶妥妥憐宥厘定鈴钹靈巫靈繡例章路易十六毛廧門戶開放迷倦陌上桑間能賢歐體青龍金匮肉痛嬗代商墟蛇精詩流守經達權説嘴俗末嶀嵊萬變不離其宗婉娜無政下地幔香火系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