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觀察自身的道德修養。《老子》:“以身觀身。” 唐 李程 《賦得竹箭有筠》詩:“方持不易操,對此欲觀身。” 宋 蘇轼 《送參寥師》詩:“閲世走人間,觀身卧雲嶺。”
“觀身”是一個源自道家及古典文學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是通過觀察自身來反思道德修養。以下是詳細解釋:
“觀身”指通過内省的方式,觀察自身的言行、道德狀态,以達到修身養性的目的。這一概念強調自我審視與精神提升的結合。
多用于古典詩文或哲學讨論中,現代語境下較少使用,但在傳統文化研究、修身類書籍中仍有體現。需注意與佛教“觀身不淨”等概念區分,後者側重對肉體的否定,而“觀身”更偏向積極的内省。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查閱《老子》原文或唐代李程、宋代蘇轼相關詩作。
觀身(guān shēn)是一個漢語詞語,指的是審視自身,對自己的行為、思想等進行反省和評估的意思。
觀身的部首是見(jiàn),由于是一個複合詞,沒有獨立的部首。根據《現代漢語詞典》,觀身的總筆畫數為12。
觀身一詞是由「觀」和「身」兩個字組成。觀字表示看、看待、察看等意思,身字表示個人的身體或者指人的本身。
在繁體中,觀字簡化為「觀」,身字簡化為「身」。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觀字的「見」部分寫作「⺊」字形,身字是由「自」和「身」兩個部分組成。
1. 他經常觀身反思,努力改進自己的不足之處。
2. 在紛繁的塵世中,能夠有時間觀身是一件很難得的事情。
觀察、觀看、觀點、觀測、觀音
近義詞:反省、自省、自我檢讨。
反義詞:無視、忽略、漠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