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倒賬。 茅盾 《多角關系》六:“ 李惠康 的太太有一千元的私蓄存在二老闆大股的立大當鋪裡,直到本年端陽節立大當鋪倒閉了, 李惠康 方才知道……今天他不知怎樣打聽得二老闆來了,就特地趕來,希望撈回這筆落水賬。”參見“ 倒帳 ”。
“落水賬”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如需進一步了解“倒賬”的具體法律或經濟定義,可參考來源網頁中的例句和解釋。
意思:《落水賬》是形容財務賬目混亂、不清晰或者難以核對的情況。
拆分部首和筆畫:《落水賬》的部首是“艹”和“水”,共有11個筆畫。
來源:《落水賬》一詞最早見于明代楊繼盛的《吾學堂筆記》中。根據《吾學堂筆記》記載,明朝的官員要參加科舉考試,需要財政審計部門進行財務核對,以确保政府財政收支的透明和準确。而有時候,官員們為了追求個人利益,故意在財務賬目上作手腳,導緻賬目混亂,無法核對。因此,人們就用“落水賬”這個詞來形容財務賬目上的不正常情況。
繁體:繁體字為「落水帳」。
古時候漢字寫法:《落水賬》一詞古時候的寫法為「賍宄」。古代的“賍”指財物流失、損耗,而“宄”則指借債。
例句:
組詞:落入水坑、水賬、財物流失
近義詞:亂賬、糊塗賬、不清賬
反義詞:正常賬、清晰賬、核對賬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