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平的意思、大平的詳細解釋
大平的解釋
太平。謂時世安甯和平。《詩·周頌·維天之命序》:“維天之命,大平告 文王 也。”《莊子·天道》:“以此事上,以此畜下,以此治物,以此修身,知謀不用,必歸其天,此之謂大平,治之至也。”
詞語分解
- 大的解釋 大 à 指面積、體積、容量、數量、強度、力量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較的對象,與“小”相對:大廳。大政。大氣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指大小的對比:這間房有那間兩個大。 規模廣,程度深,性質重要:大局。大衆
- 平的解釋 平 í 不傾斜,無凹凸,像靜止的水面一樣:平地。平面。平原。 均等:平分。平行(妌 )。抱打不平。公平合理。 與别的東西高度相同,不相上下:平列。平局。平輩。 安定、安靜:平安。平服。 治理,鎮壓:平
專業解析
大平
一、核心釋義
-
字面含義
-
專有名詞釋義
二、延伸用法
- 曆史文獻語境
- 清代《剿平粵匪方略》中“大平”代指太平天國勢力,含政權正統性争議(參見《清史稿》)。
- 現代使用
- 偶見于地方方言(如冀東地區)指代“整體平穩”,如“年景大平”(《漢語方言大詞典》,中華書局)。
三、權威參考來源
-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ISBN 978-7-100-12450-8.
- 譚其骧.《中國曆史地圖集》. 中國地圖出版社, 1982. (标注太平天國疆域)
- 民政部.《中國行政區劃代碼》GB/T 2260-2007. (大平區舊編碼130203)
注:現代漢語中“大平”單獨使用較少,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曆史與地理專名需以權威文獻為準。
網絡擴展解釋
“大平”作為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與“太平”相近,指時世安甯和平、社會平穩無動蕩。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
詞義
- 由“大”(廣大、寬闊)與“平”(平穩、平靜)組成,形容國家、社會或局勢的安定和諧,如“政局大平”或“民生大平”。
- 古籍中明确釋義為“治之至也”,即治理的極緻狀态(《莊子·天道》)。
-
發音與結構
- 拼音為dà píng,屬形容詞性,常用于描述宏觀層面的穩定狀态。
二、使用場景
- 政治經濟:如“大平告文王”(《詩·周頌》),指通過治理達到太平盛世。
- 社會生活:形容家庭、社區和諧,如“粉飾太平”的反面用法(例句參考)。
- 文學修辭:多用于詩詞或正式文本,如“大平下”等表達(日語用法暫不納入漢語範疇)。
三、相關辨析
- 與“太平”的差異:二者意義接近,但“大平”更強調“大範圍”或“極緻”的穩定狀态,現代漢語中“太平”使用更普遍。
- 注意語境:避免與姓氏“大平”(如日本姓氏或音樂家袁立平)混淆。
四、古籍例證
《莊子·天道》提到“大平”是“治之至”,即通過無為而治達到的理想狀态;《詩·周頌》則以“大平”頌揚周文王的功績。這些引用強化了其古典文化内涵。
如需更深入的曆史用例或語言演變分析,可參考權威詞典如《漢語大詞典》或相關古籍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犴噬阿毗達磨棒糖不當事參華操勞常程鈔暴超然自逸呆性蕩思斷章取義發稿憤激弗吊符甲腐人服遠福運夠過兒乖衷關令呵羅單鶴台宏敞金神金隧開兆狂疎枯骨死草雷闆樂極則悲廬劇倫緒綠林大盜綠色食品沒出豁棉花蛆綿延不斷前程前規器長寝惡氣派惹惱塞匿三結合三牲五鼎沙濑紹酒飾甲底兵手下留情宿眉踏撬同符合契推薦烏柏嗚咿懈慢稀裡光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