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受烹刑。《漢書·叙傳上》:“勇如 信 布 ,彊如 梁 籍 ,成如 王莽 ,然卒潤鑊伏質,亨醢分裂。” 三國 魏 曹植 《鹦鹉賦》:“分靡軀以潤鑊,何全濟之敢希。”
“潤镬”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與刑罰相關,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
“潤镬”指受烹刑,即古代将人放入大鍋中烹煮的酷刑。其中:
曆史背景
烹刑是先秦至漢代的殘酷刑罰之一,多用于處置重罪犯或政治犯。例如《漢書·叙傳上》提到“卒潤镬伏質”,指最終被烹殺;曹植《鹦鹉賦》中“分靡軀以潤镬”也借用了這一意象。
現代使用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主要出現在古籍研究或文學作品中,需結合上下文理解。
以上解釋綜合了古典文獻用例及權威詞典釋義。
潤镬(rùn huò)是一個複合詞,由“潤”和“镬”兩個字組成。
潤字的部首是水,表示與水相關的意思。潤字的筆畫數為9畫。
镬字的部首是钅,表示與金屬相關的意思。镬字的筆畫數為12畫。
“潤镬”一詞的來源不太明确,但大緻意思是将潤和镬合在一起,表示潤飾和裝飾金屬器物的意思。
潤镬的繁體字為潤鑊。
潤镬這個詞在古時候的寫法可能會有些不同,但大緻意思是相同的。這裡給出潤和镬的一個可能的古漢字寫法:潤鑊。
我用潤镬給這把古劍擦拭,讓它煥發出迷人的光芒。
潤色、潤滑、镬鐵、镬爐
潤飾、裝飾、擦拭
生鏽、破舊、粗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