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七旦的意思、七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七旦的解釋

西域 龜茲 (今 新疆 庫車 )人 蘇祗婆 善彈琵琶,于 北周 武帝 時隨 突厥 皇後入朝,傳述 龜茲 樂律理論。詳《隋書·音樂志中》。《遼史·音樂志》:“ 隋高祖 詔求知音者, 鄭譯 得 西域 蘇祗婆 七旦之聲,求合七音八十四調之説,由是雅俗之樂,皆此聲矣。”《遼史·音樂志》:“雅樂有七音,大樂亦有七聲,謂之七旦。”參閱 清 淩廷堪 《燕樂考原》、 向達 《龜茲蘇祗婆琵琶七調考原》、 林謙三 《隋唐燕樂調研究》、 潘懷素 《從古今字譜論龜茲樂影響下的民族音樂》。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七旦”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和來源進行解釋,主要分為以下兩類:

一、作為樂律術語(主流解釋)

  1. 基本定義
    指古代西域龜茲(今新疆庫車)音樂家蘇祗婆傳入中原的樂律理論。他隨突厥皇後入北周後,将龜茲音樂的“七旦”體系與中原音律結合,影響了隋唐雅樂發展。

    • 文獻依據:記載于《隋書·音樂志》《遼史·音樂志》,如“七旦之聲,合七音八十四調”。
  2. 曆史影響
    該理論為隋唐音樂“八十四調”體系奠定了基礎,成為古代音樂史的重要節點。


二、作為成語(少數文獻提及)

  1. 字面含義
    字面指“七天後的早晨”,引申為時間飛逝或世事驟變,如例句:“城市發展如七旦般迅速”。
    • 來源争議:部分詞典稱由漢代劉向在《說苑》中創造,但未見于主流曆史文獻,可能與樂律術語存在混淆。

使用建議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七旦》的意思

《七旦》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漠不關心”或“不聞不問”。這個詞可以形容某個人對某個事情毫不在意,不關心或不關注。

《七旦》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七旦》的部首是“立”(lì),總共有6個筆畫。

《七旦》的來源和繁體

《七旦》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儒家文化。旦原指天亮的時候,七旦則表示同時指示了一周七天中每一天清晨的日子。而後因漠不關心這個訊息而延伸成後來的意思。在繁體字中,七旦以「漠」和「關」兩個字組成。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七旦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劉湛所著的《書譜》中,将七旦寫作“旦”,此寫法也是當代中文中“旦”的繁體寫法。

《七旦》的例句

以下是幾個例句,用來說明《七旦》這個詞的用法:

  1. 他對生活中的困難表現出了七旦的态度。
  2. 在她遇到困境時,朋友們卻對她七旦。
  3. 他對别人的建議總是七旦置之不理。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與《七旦》相關的組詞包括七旦态度、七旦之心等。近義詞有漠視、冷漠,反義詞有關心、關注。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