襃妲的意思、襃妲的詳細解釋
襃妲的解釋
亦作“褒妲”。 褒姒 、 妲己 的并稱。 晉 葛洪 《抱樸子·君道》:“耽玩,則覺 褒 妲 之惑我。” 唐 白居易 《古冢狐》詩:“何況 褒 妲 之色善蠱惑,能喪人家覆人國。”
詞語分解
- 襃的解釋 襃 ā 同“褒”。 筆畫數:; 部首:衣; 筆順編號:
- 妲的解釋 妲 á 〔妲己〕古人名,中國商代纣王的寵妃。 筆畫數:; 部首:女;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襃妲”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 讀音:bāo dá()
- 含義:指褒姒與妲己的并稱。兩人均為中國古代著名妃嫔,常被後世視作“美色誤國”的典型代表。
二、人物背景
- 褒姒
西周幽王的寵妃,以“烽火戲諸侯”典故聞名,被認為是西周滅亡的誘因之一。
- 妲己
商纣王的妃子,傳說中因妖媚惑主導緻商朝覆滅,常見于《封神演義》等文學作品。
三、用法與語境
- 文學引用:常用于批判“美色誤國”的曆史典故,例如唐代白居易《古冢狐》中“何況褒妲之色善蠱惑”。
- 異體字說明:“襃”是“褒”的異體字,因此“襃妲”等同于“褒妲”。
四、擴展說明
- 文化寓意:兩人常被并提,借指以美色幹預朝政、導緻國家衰敗的女性形象。
- 現代使用:多見于曆史文獻或文學評論中,日常使用頻率較低。
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人物事迹,可參考《史記》《列女傳》等史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襃妲
襃妲是一個漢字詞,其意思是指一種古代女性服飾,類似于現代的上衣。
拆分部首和筆畫
襃妲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衣部,右邊是女部。它總共有18個筆畫。
來源
襃妲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具體的起源和曆史背景目前尚不詳細了解。
繁體
襃妲的繁體字是襃妲。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襃妲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因為漢字在不同的時代會有細微的變化。然而,具體的古代寫法目前尚不清楚。
例句
1. 她穿着一件華麗的襃妲,展示出她高貴的氣質。
2. 他正在制作一個古代風格的襃妲。
組詞
襃妲并不常出現在組詞中,因為它本身就是指一種特定的服飾,不太會與其他詞組合在一起。
近義詞
暫無。
反義詞
暫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