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迷罔的意思、迷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迷罔的解釋

(1).神經失常。《列子·周穆王》:“ 秦 人 逄氏 有子,少而惠,及壯,而有迷罔之疾。聞歌以為哭,視白以為黑,饗香以為朽,嘗甘以為苦,行非以為是。意之所之,天地四方,水火寒暑,無不倒錯者焉。” 宋 洪邁 《夷堅丁志·金陵邸》:“士肝膽皆震,欲走而足不能步,欲呼而聲不能出。移時,僕自外至,急徙於客邸,迷罔者終日。” 宋 無名氏 《異聞總錄》卷二:“一女年十許歲,未適人,驟得迷罔之疾。”

(2).迷惑,欺罔。 漢 王符 《潛夫論·忠貴》:“迷罔百姓,欺誣天地。”《晉書·庾旉傳》:“ 旉 等侵官離局,迷罔朝廷。” 清 陸師 《之官真州述懷》詩:“彼都中聲利,迷罔何當瘳。”

(3).猶迷網。謂事物惑人如羅網。 陳世宜 《孟碩入獄不獲探親》詩:“泥犁亦是衆生相,十方迷罔從今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迷罔”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多重意涵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詞源和用法兩方面解析。

詞源與結構

“迷”本義指分辨不清方向,《說文解字》釋為“惑也”,引申為困惑、沉迷;而“罔”在甲骨文中象形羅網,原指漁獵工具,後衍生出“蒙蔽”“欺騙”等含義。二字組合後,“迷罔”既保留了各自的本義特征,又形成新的語義複合。

核心釋義

  1. 迷惑蒙蔽

    見于《後漢書·馬融傳》:“迷罔百姓,欺誣天地”,指通過欺騙手段使人喪失判斷力,屬貶義用法。

  2. 心神恍惚

    中醫典籍《素問》載:“甚則入腎,徇蒙招尤,目冥耳聾,下實上虛,過在足少陽、厥陰,甚則入肝,其病搖動,迷罔”,描述病理狀态下的神志不清。

  3. 彷徨無措

    現代漢語中可引申為對事物缺乏清晰認知的迷茫狀态,如錢鐘書《圍城》中“方鴻漸迷罔于人生選擇”的文學化表達。

使用規範

該詞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标注為書面語,常見于學術論述與文學創作領域。需注意與“迷惘”的語義差異:“迷惘”側重主觀困惑,而“迷罔”更強調受外力影響導緻的認知障礙。

網絡擴展解釋

“迷罔”是一個多義詞彙,其含義因語境不同而有所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後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神經/精神失常
    指人處于神志不清、思維混亂的狀态,如《列子·周穆王》記載的“迷罔之疾”:患者視聽錯亂,感官颠倒,行為異常。
    (例:“及壯,而有迷罔之疾,聞歌以為哭,視白以為黑”)

  2. 迷惑與欺罔
    作動詞時表示欺騙或蒙蔽他人,如漢代王符《潛夫論》中的“迷罔百姓”,指用謊言或手段迷惑民衆。

  3. 比喻困境如羅網
    引申為事物像羅網般令人困惑,如詩句“十方迷罔從今開”,形容擺脫複雜困境。


二、使用注意


三、古籍出處示例

文獻 例句 釋義
《列子》 “迷罔之疾” 精神失常
《潛夫論》 “迷罔百姓” 欺瞞民衆
清代陸師詩作 “迷罔何當瘳” 比喻擺脫困惑

如需更完整例句,可參考、5、6的古典文獻引用。

别人正在浏覽...

礙叫曹丘生籌筆驿創牌子除害興利錯擇大陸理性派道化大小謝大運河的着東皇太一都勝耑愛短矲獨聽訛寝發明房事犯齋人複舊如初覆勘過則勿憚改賀兒誨育戶帖驕憨潔浄雞菌寬降刳腹饋送鑪頭麻犯毛裡求斯匹馬隻輪貧主破殘籤疏栖遲青河戰憩息缺襟袍羣憸誓天指日簌落傥朗題漢柱庭氏隤缺徒衆危房逶靡威脅利誘威儀誤然間五色書鮮好小懲大誡笑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