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投合。《詩·大雅·假樂》“率由羣匹” 漢 鄭玄 箋:“循用羣臣之賢者,其行能匹耦己之心。” 唐 孔穎達 疏:“循用羣臣之匹耦己志者。”
(2).指雌雄的一方。後多指配偶,夫妻。《詩·齊風·南山》“雄狐綏綏” 漢 鄭玄 箋:“雄狐行求匹耦於南山之上。”《左傳·成公十一年》“己不能庇其伉儷而亡之” 唐 孔穎達 疏:“伉儷者,言是相敵之匹耦。” 宋 蘇舜欽 《谘目四》:“幽閉怨曠之人,皆得匹耦,攄散積陰之憤,以召至和之氣。” 章炳麟 《訄書·序種姓上》:“婚姻亦以氏别,雖 崔 、 郭 、 唐 、 杜 ,灼然知出于一姓,猶相與為匹耦。”
(3).雌雄配對。多喻指婚配。《詩·小雅·鴛鴦》“鴛鴦于飛” 唐 孔穎達 疏:“相匹耦而擾馴,則易得也。”《二刻拍案驚奇》卷九:“打鴨驚鴛鴦,分飛各異方;天生應匹耦,羅列自成行。”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窦氏》:“﹝ 南三復 ﹞轉念農家豈堪匹耦?姑假其詞以因循之。”
(4).謂相當于。《明史·魏元傳》:“傳聞宮中乃有盛寵,匹耦中宮。”
“匹耦”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匹耦”原指成對、相配的事物,核心含義為“相互匹配或協調的一對”,既可用于形容物,也可指人,尤其在婚配關系中常見。
投合、相稱
指兩者在能力、性格等方面相互契合。例如《詩經》鄭玄箋注中提到“匹耦己之心”,即君臣之間才能相稱、心意相合。
配偶或夫妻關系
後多引申為婚姻中的配偶,如《左傳》孔穎達疏提到“伉俪者,相敵之匹耦”,強調夫妻地位的平等匹配。
雌雄配對
最初用于描述動物雌雄相配,後擴展至人類婚配。如《詩經·齊風·南山》中“雄狐綏綏”的注解,以雄狐求偶喻指婚配。
該詞在現代使用較少,多出現于古籍研究或文學創作中。部分文獻還提到“相當于”的引申義,但應用不廣。
匹耦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成雙成對、配對。
拆分匹耦的部首為匹(pǐ)和耦(ǒu),其中匹部(pǐ)的筆畫數為4,耦部(ǒu)的筆畫數為10。
匹耦最早出現在《楚辭·離騷》中,意指男女配對、情侶之間的搭配。
匹耦的繁體字為「匹偶」。
古時候,匹耦的寫法可能會有變化。根據《說文解字》的古代字義來推測,古時候匹的寫法可能是「」,耦的寫法可能是「」。
1. 他們是一對匹耦的情侶,總是默契十足。
2. 這對匹耦在一起已經五十年了,彼此依賴。
匹配、耦合、對偶、雙人、情侶
配對、搭配、契合、相配、雙雙成對
孤獨、單身、獨自、單個、離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