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柔惡的意思、柔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柔惡的解釋

指外似溫柔内心惡劣的人。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下:“人生初時,善原是同的,但剛的習於善,則為剛善;習於惡,則為剛惡。柔的習於善,則為柔善;習於惡,則為柔惡:便日相遠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柔惡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哲學意蘊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表面溫和順從,實則心懷險惡或僞善。該詞由“柔”(溫和、順從)與“惡”(不善、兇險)構成,形成内在矛盾,強調外在表現與内在本質的對立性。以下從語義、用法及文化内涵三方面詳釋:

一、基本釋義與矛盾性

“柔惡”描述一種表裡不一的僞善狀态。《漢語大詞典》第七冊(上海辭書出版社,1986年)釋為:“外示溫柔,内懷奸惡”,凸顯其“外柔内惡”的矛盾特質。例如朱熹在《近思錄》卷五評述:“小人柔惡之中庸”,即指小人表面遵循中庸之道,實則暗藏惡意,體現儒家對道德虛僞性的批判。

二、字源與語義演變

三、文化語境中的特殊意涵

在儒家倫理體系中,“柔惡”被視為比“剛惡”(顯性的惡)更具危害性。王夫之《讀通鑒論》卷三指出:“柔惡潛移,人心溺而不覺”,強調其潛移默化的腐蝕性。這種批判源于儒家對“誠”(表裡如一)的推崇,《中庸》所謂“誠者,天之道也”,反襯“柔惡”違背天道本質。

權威文獻參考:

  1. 《漢語大詞典》(第七冊),上海辭書出版社,1986年,第143頁。
  2. 朱熹《近思錄》卷五,中華書局點校本,2011年,第89頁。
  3. 程颢、程頤《二程遺書》卷十八,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231頁。
  4. 王夫之《讀通鑒論》卷三,中華書局,1975年,第82頁。

網絡擴展解釋

“柔惡”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外表看似溫柔、和順,但内心險惡或品行不端的人。以下為詳細解析:

1.基本定義

2.出處與哲學背景

3.使用場景與延伸

4.示例參考

如需進一步了解《傳習錄》中關于人性善惡的完整論述,可參考古典哲學文獻或權威注解版本。

别人正在浏覽...

百雞問題别囿避乖龍兵律補廕慚丁參靈宸扉誠忘雠怼傳摹炊雕貸赀等志笃耨發積煩愁法施負老攜幼告吹鈎稽瑰才汩沒鼓室漢之季賀鬼狠巴巴回乾就濕蠖伏交款盡讓機泉雞豚社舊井九聖令嫒六駮流抵六監六駿鸾困鳳慵落霞馬利濛濛強文浉醋千牛備身巧事清陽七條虬盤繕甲治兵瑣陳俗務台地條遞頭會箕斂屋裡家無足重輕憲裁笑模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