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律的意思、兵律的詳細解釋
兵律的解釋
軍隊的法規、紀律。 唐 楊炯 《後周明威将軍梁公神道碑》:“公洞曉戎章,妙詳兵律,軍國是賴,戎幕允歸。” 宋 文瑩 《玉壺清話》卷七:“ 崔翰 領節 高陽 ,恃功驕恣,橫越兵律,陛下宜召還誅之,以厭氛祲。”《元史·順帝紀八》:“疆域日蹙,兵律不嚴……宜俯詢大臣,共圖克復之宜,預定守備之策。”
詞語分解
- 兵的解釋 兵 ī 武器:兵器。兵刃。兵不血刃(兵器上面沒有沾血,指不經過戰鬥而取得勝利)。 戰士,軍隊:兵士。兵卒。兵丁。兵戎相見(指武裝沖突)。 與軍事或戰争有關事物的統稱:兵法。兵家。兵機。兵釁(戰争的争端
- 律的解釋 律 ǜ 法則,規章:紀律。法律。定律。規律。清規戒律。律師。 約束:律己。 中國古代審定樂音高低的标準,把聲音分為六律(陽律)和六品(陰律)。合稱“十二律”:律呂(古代用竹管制成的校正樂律的器具,以管
網絡擴展解釋
“兵律”是漢語詞彙,指軍隊的法規和紀律,主要強調軍事管理中的規範性和約束力。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兵”指軍隊,“律”指規律或法規,合起來表示軍隊中的紀律、規章制度,涵蓋軍事訓練、作戰指揮、組織管理等方面。這一概念是軍隊運行的基礎,确保軍隊行動的統一性和高效性。
2.曆史用例與擴展
- 唐代楊炯在《後周明威将軍梁公神道碑》中提到“妙詳兵律”,說明古代軍事家對兵律的重視。
- 宋代文瑩《玉壺清話》記載将領因違反兵律被彈劾,反映其約束作用。
- 《元史》也提到“兵律不嚴”導緻疆域縮減,進一步體現其戰略意義。
3.現代應用與延伸
除軍事領域外,“兵律”偶爾用于比喻嚴格的組織紀律,如團隊管理或大型項目中強調規則性(參考的造句示例)。
兵律的核心是通過法規和紀律保障軍隊秩序,其内涵貫穿古代軍事理論與現代管理思想。如需更多曆史文獻案例,可查看、8的引文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兵律》這個詞的意思是兵法的法則或規定。兵指武人,律指法則,所以兵律就是武人遵循的法律準則或規矩。
拆分部首和筆畫:《兵律》這個詞的部首是八,并且可以拆分為兩個筆畫。
來源:兵律一詞最早出現在古代兵法書籍中,用來指代武人遵循的法律規定。兵法書籍在古代很重要,因為它們教導戰士們如何訓練和作戰。
繁體:兵律這個詞在繁體中的寫法依然是「兵律」,沒有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兵律在古代漢字中的寫法與現代漢字相同,沒有改變。
例句:他違反了軍隊的兵律,所以受到了嚴厲的處分。
組詞:兵書、兵法、律法、律師、法則。
近義詞:軍規、戰法、兵器法、軍律。
反義詞:違規、自由、無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