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迷茫貌。《詩·豳風·東山》“零雨其濛” 漢 鄭玄 箋:“歸又道遇雨,濛濛然。” 漢 嚴忌 《哀時命》:“霧露濛濛,其晨降兮。” 唐 吉師老 《鴛鴦》詩:“江島濛濛煙靄微,緑蕪深處刷毛衣。” 明 陳恭尹 《登祝融峰》詩:“濛濛在太古,乾坤猶未判。” 冰心 《最後的安息》:“對面山峰上,雲氣濛濛,草色越發的青綠了。”
2.紛雜貌。 漢 枚乘 《梁王菟園賦》:“羽蓋繇起,被以紅沫,濛濛若雨委雪。” 唐 賈島 《送神邈法師》詩:“柳絮落濛濛, 西州 道路中。” 宋 晏殊 《踏莎行》詞之五:“春風不解禁楊花,濛濛亂撲行人面。” 清 陳維崧 《點绛唇·和成容若韻》詞:“西風惡,數聲城角,冷雁濛濛落。” 曹禺 《王昭君》第一幕:“黃鹂低鳴,飛絮濛濛。”
3.濃盛貌。 唐 張籍 《惜花》詩:“濛濛庭樹花,墜地無顔色。” 元 無名氏 《小尉遲》第一折:“愁雲靄靄,殺氣濛濛。”
“濛濛”是一個形容詞,主要表示雨、雪、雲霧等迷蒙、細密的狀态,具體解釋如下:
提示:若需更多例句或方言用法,可參考《漢典》《夢溪筆談》等文獻來源。
濛濛(méng méng)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濃密、模糊的意思。在拆分部首和筆畫方面,濛濛的部首是水(氵)和茂(艹),共有22個筆畫。
濛濛一詞的來源比較模糊,但可以看出水與茂這兩個部首有關于水和植物茂盛的意象,進而表示濃密的意思。
濛濛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濛濛。
古時候除了現代簡化字的寫法,濛濛的古代漢字寫法還有濛濛(水茂)和濛濛(水兒茂)。
以下是一些關于濛濛的例句:
以下是一些與濛濛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