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tympanum]∶松雞和其它山雞頸部的裸露部分,當展翅時食管充氣并擴展
(2) [tympanic]∶是在人類颞骨岩部的一個含氣小腔。内有聽小骨、韌帶、肌肉、血管和神經
外耳和内耳之間的部分,内有三塊互相連接的聽骨(錘骨、砧骨和镫骨)。
“鼓室”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根據語境區分。以下是兩種主要解釋:
鼓室(Tympanic Cavity)是中耳的核心部分,位于颞骨内,具體特征如下:
位置與結構
内部組成
功能與連通
在漢語中,“鼓室”偶爾作為成語使用,表示内心充滿激情或情緒激動,如:“他心懷鼓室,立志完成挑戰”。此用法多見于文學比喻場景。
提示:醫學相關描述綜合自權威解剖資料。如需更詳細數據,可查閱颞骨解剖學文獻。
鼓室,是一個漢字詞語,由2個字組成。拆分部首為鼓宀,共有10個筆畫。鼓室的字形來源于古代,它的繁體形式為鼓寺。
在古代,鼓室的漢字寫法為鼓軬,其中的室部分寫作軬。這種寫法在現代已經不再通用,現代常見的寫法為鼓室。
1. 在傳統的文化中,鼓室是表演鼓樂的地方。
2. 村莊的鼓室裡回蕩着喜慶的鼓聲。
一些與鼓室相關的詞語:
1. 鼓樂:指以鼓為主要樂器的音樂。
2. 室内樂:指在小型空間内演奏的音樂,常指由少數樂器演奏的音樂形式。
3. 鼓手:指演奏鼓樂的人。
與鼓室意義相近的詞語:
1. 鼓樓:指建築物中專門用于演奏鼓樂、宣布時間等的樓閣。
2. 鼓台:指供鼓樂演奏的平台。
3. 鼓廟:指供奉鼓神的廟宇。
與鼓室意義相反的詞語:
1. 靜室:指沒有任何聲音的房間。
2. 音樂室:指供人們欣賞音樂、演奏樂器的特定房間。
總結:鼓室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表演鼓樂的地方。它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分别為鼓宀和10畫。古代的寫法為鼓軬,繁體寫法為鼓寺。一些與鼓室相關的詞語包括鼓樂、室内樂和鼓手。與鼓室意義相近的詞語有鼓樓、鼓台和鼓廟,反義詞有靜室和音樂室。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