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正的遺忘。指忘德。《莊子·德充符》:“故德有所長而形有所忘,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此謂誠忘。” 郭象 注:“生則愛之,死則棄之。故德者,世之所不忘也;形者,理之所不存也。故夫忘形者,非忘也;不忘形而忘德者,乃誠忘也。”
“誠忘”一詞在《漢語大詞典》《現代漢語詞典》等權威辭書中均未作為獨立詞條收錄,屬于現代漢語中的非規範組合結構。從單字解析角度可進行以下解釋:
“誠”:《說文解字》釋為“信也”,本義指真心實意,《爾雅·釋诂》注為“真實無妄”。現代漢語中主要表示“真誠”(如《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與“确實”(如《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忘”:《玉篇》訓作“不憶也”,《廣韻》記為“遺忘”,現代釋義為“忘記”(據《新華字典》第12版)。其甲骨文字形上部為“亡”,下部為“心”,會意心中失去記憶。
在古籍中,“誠”“忘”偶有連用但非固定搭配,如《漢書·藝文志》載“誠忘千金之軀”,此處“誠”為副詞表強調,“忘”為動詞,整體構成狀中短語。建議使用者注意該組合缺乏辭書釋義依據,具體語境中需結合上下文理解。
“誠忘”是一個源自道家思想的詞彙,其含義在《莊子·德充符》中有明确闡述。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核心含義
指真正的遺忘,特指對德行的遺忘。莊子通過“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的辯證表述,強調人往往忘記本質(德),卻執着于表象(形)。
哲學内涵
與“忘形”的對比
| 概念 | 内涵 | 莊子評價 |
|---|---|----|
| 忘形 | 忽略外在缺陷 | 非真忘 |
| 誠忘 | 遺忘内在德行 | 真正的遺忘 |
現代延伸
部分現代解釋(如)将其引申為“無意識的真誠遺忘”,但需注意這與莊子原義存在差異,屬于詞義演化中的新解。
建議閱讀:欲深入理解該詞,可參閱《莊子》原文及郭象注疏(主要來源),同時注意區分古代哲學概念與現代通俗解釋的差異。
筆耕憯凄察裡津大袋鼠鞑鞑裡怠棄達頭魚得果典教東坡七集東墅端原讀本都鄙犯而勿校蜂擁蟻屯撫手撫憲各行其是瓜皮帽固要行家生活河鲀虎豹狐臭節哭籍籍濟濟然靖氣赆送九腹酒禍九叩奇羨樂奏領事龍尾硯明治木作凝玩破剝潛遯啟處阙廢染坊日景三侯神仙手攝想十一而稅十指誰匡貪求無猒陶頓偷靡蜲蛇文郎無物無遠弗屆小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