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鈎稽的意思、鈎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鈎稽的解釋

亦作“鈎稽”。查考審核。 清 龔自珍 《上國史館總裁提調總纂書》:“修書宜略知鉤稽法,如四 衛拉特 ,三有姓,獨 土爾扈特 無姓。” 胡適 《<淮南鴻烈集解>序》:“典籍浩繁,鉤稽匪易。” 柯靈 《<阿英散文選>序言》:“先是矢志于現代文學作品的研究,史料的鈎稽索引。”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鈎稽”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主要包含以下兩類解釋:

一、會計學中的“鈎稽關系”

在會計領域,鈎稽(或“勾稽”)指會計報表之間或同一報表項目間的内在邏輯對應關系。若數據不相等或不對應,可能表明報表編制存在問題。
典型例子:

  1. 資産負債表:固定資産淨值 = 固定資産原值 - 累計折舊;
  2. 跨表核對:資産負債表中未分配利潤的期末數與期初數之差,應等于損益表的淨利潤累計數;
  3. 現金流量表:現金淨增加額應與資産負債表貨币資金的期末與期初差額一緻(無現金等價物時)。

二、普通語義中的“鈎稽”

在非專業語境中,該詞可表示:

  1. 查考與審核:如文獻、曆史事件的考證,例如“鈎稽文壇故實”;
  2. 單據核銷:在商業流程中,指發票與出庫單等單據的關聯核銷操作。

注意:部分低權威性來源提到其作為成語表示“诙諧幽默”或“對比突顯”,但此類用法較少見且未被主流詞典收錄,需謹慎使用。

“鈎稽”的核心含義圍繞數據或信息的邏輯核對,會計領域為其主要應用場景。如需進一步了解會計實務中的具體鈎稽方法,可參考權威會計教材或專業指南。

網絡擴展解釋二

鈎稽的意思

鈎稽(gōu jī)是一種文學創作手法,引起人們發笑或思考的幽默或諷刺方式。它還可以用來形容說話或行動有創意和巧妙的人。

拆分部首和筆畫

鈎稽的部首是鈎(钅)和稽(禾),它的總筆畫數是13。

來源

鈎稽一詞最早出現于南北朝時期,最早用于形容文辭或文章中的幽默和諷刺,後來逐漸演化成一種創作方式。

繁體

鈎稽的繁體字為「鉤積」。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鈎稽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基本上仍然保留了「鈎稽」的意義。

例句

1. 他用鈎稽的方式描述了那個令人尴尬的場景,讓大家都笑了起來。

2. 這部電影忍俊不禁,處處洋溢着鈎稽的幽默。

組詞

鈎心鬥角、鈎魂攝魄、稽古流風等。

近義詞

滑稽、幽默、俏皮。

反義詞

嚴肅、正經、莊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