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民的意思、取民的詳細解釋
取民的解釋
(1).謂得民心。《荀子·王制》:“ 成侯 、 嗣公 聚斂計數之君也,未及取民也; 子産 取民者也,未及為政也。”
(2).謂向人民征取賦役。 宋 劉炎 《迩言》:“古者取民有常制,粟帛、布縷、力役之征,或用其一,或用其二。後世無所不用,則亦無所不取。”
詞語分解
- 取的解釋 取 ǔ 拿:索取。取書。取款。竊取。 選擇:選取。取材。取景。取道。取樣。 采用:采取。聽取。吸取。可取。取精用弘。 得到,招緻:獲取。取經。取償。取悅。 消去:取消。取締。 與予去存棄舍送 筆畫數
- 民的解釋 民 í 以勞動群衆為主體的社會基本成員:人民。民主。民國。民法。公民(在一國内有國籍,享受法律上規定的公民權利并履行公民義務的人)。國民(具有國籍的人)。 指人或人群:居民。民族。 勞動大衆的,非官方
專業解析
“取民”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與統治者或國家向民衆征收財物(尤其是賦稅)以及治理、對待民衆的方式密切相關。根據古代經典文獻的使用語境,其詳細意思可以從以下兩個主要層面理解:
-
征收賦稅、征用民力民財:
- 這是“取民”最直接、最常見的含義。“取”在這裡是“索取”、“征收”的意思,“民”指百姓、民衆。合起來指國家或統治者向人民征收賦稅、徭役、物資等。
- 這個層面的“取民”強調獲取的行為本身,常涉及如何征收、征收多少的問題,關乎統治的合理性與民衆的負擔。
- 引用參考:
- 《孟子·盡心下》:“取之而燕民悅,則取之…取之而燕民不悅,則勿取。” 孟子在這裡讨論的是征伐他國(取之),但其核心邏輯同樣適用于對内“取民”:是否征收、如何征收,應以民衆的意願和福祉為重要考量。這體現了儒家“仁政”思想中對“取民”的規範性要求。 (來源:孟子及其思想研究權威著作,如中華書局《孟子譯注》)
- 《禮記·大學》:“財聚則民散,財散則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雖然未直接出現“取民”二字,但“貨悖而入”即指用不正當手段獲取(取)民財,其結果必然是失去民心(民散)。這深刻揭示了“取民”方式與統治穩固性的關系。 (來源:儒家經典《禮記》通行注釋本,如上海古籍出版社《禮記譯注》)
-
治理、管理、對待民衆:
- 在更廣義的層面上,“取”可以引申為“治”、“馭”、“對待”。“取民”因此也包含統治者如何治理、駕馭、對待其子民的含義。
- 這個層面的“取民”更側重于統治方法和與民衆的關系,強調統治者應采取何種态度和策略來管理國家、對待百姓。
- 引用參考:
- 《荀子·君道》:“…取民者安,聚斂者亡。” 荀子在這裡将“取民”與“聚斂”相對比。“取民”在此語境下,更傾向于指一種合乎禮義法度、有節制的治理和征收方式,能使國家安定;而“聚斂”則指橫征暴斂,會導緻國家滅亡。這體現了法家(或禮法結合)思想中對“取民”之道的看法。 (來源:荀子研究權威著作,如中華書局《荀子集解》)
- 古代政治思想中常讨論的“牧民”(治理民衆如牧養牲畜,需有方法)、“使民”(役使民衆)等概念,與廣義的“取民”(治理、對待民衆)在内涵上有相通之處。 (來源:中國古代政治思想史通論類著作,如劉澤華《中國政治思想史》)
“取民”一詞的核心在于統治者或國家與民衆之間關于資源(人力、物力、財力)的流動以及統治關系的建立與維護。它既指具體的征收賦稅徭役的行為(其合理性與方式至關重要),也指更廣泛的治理民衆的策略與态度。在中國古代政治思想中,如何“取民”是衡量統治者是否施行仁政、王道或符合禮法的重要标準,直接關系到民心向背和國家的長治久安。
網絡擴展解釋
“取民”一詞在漢語中有兩層主要含義,需結合曆史語境和文獻記載來理解:
一、得民心
指統治者通過仁政獲得民衆的擁護。這一含義源自《荀子·王制》中的對比:“成侯、嗣公聚斂計數之君也,未及取民也;子産取民者也,未及為政也。”。此處“取民”強調子産雖未全面執政,但已通過政策赢得民心,與單純斂財的君主形成對比。
二、征取賦役
指國家向百姓征收賦稅或征用勞力。宋代劉炎在《迩言》中提到:“古者取民有常制,粟帛、布縷、力役之征,或用其一,或用其二。後世無所不用,則亦無所不取。”,說明古代賦役制度逐漸嚴苛化的過程。
其他延伸解釋
部分現代資料(如)将“取民”解釋為“通過非法手段剝奪人民權利或財産”,但此用法未見于經典文獻,可能是特定語境下的引申義,需謹慎使用。
使用注意
- 在古文閱讀中,需根據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例如,若原文讨論治國策略,“取民”多指得民心;若涉及財政政策,則指向人民征稅。
- 現代語境下若使用“取民”的非法剝奪義,建議明确标注引申義,避免混淆。
(如需進一步分析具體文獻中的用例,可參考《荀子》及宋代政論著作。)
别人正在浏覽...
磅硠辨愬變異兵劫鼻青眼紫不介策免車怠馬煩出乖弄丑觸目成誦惔怕的竅定銀高橹宮園廣狹關荊顧全大局古逸禾旗訇棱黃車話弄會典繪絢火伍賈虎荀龍家教将離講信修睦交關嫁娶積慘既濟踑踞寖失久曠開士坎鼃令鼓眊燥妙身末節撚粉毆捶僻秘平易近人喬勢秦妍窮窮柔化山甫生事擾民神運鬼輸纾回庶旄陶淬炜煜五積六受香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