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寖失的意思、寖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寖失的解釋

逐漸失去。 清 俞樾 《春在堂隨筆》卷六:“又以未經付梓,鈔寫傳訛,寖失其舊。”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武昌起義清方檔案·清吏條陳》:“惟自陸軍歸部直轄以來,疆臣已寖失威重。”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寖失”是一個漢語詞彙,讀作jìn shī,其核心含義為逐漸失去。以下為詳細解析:


詞義拆解

組合後,“寖失”指因時間積累或外部影響,事物逐步喪失原有屬性或狀态。


文獻用例

  1. 清代俞樾《春在堂隨筆》

    “又以未經付梓,鈔寫傳訛,寖失其舊。”
    釋義:因未正式刊印,抄寫過程中出現訛誤,逐漸失去原本面貌。

  2. 近代史資料《武昌起義清方檔案》

    “疆臣已寖失威重。”
    釋義:地方官員逐漸失去權威。


使用場景


近義詞與辨析

如需進一步了解“失”的更多用法,可參考漢典等權威工具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寖失——一個富有曆史韻味的詞語

寖失(音 jìn shī)是一個古老的漢字詞語,經過漫長的曆史積澱,它蘊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以下将從多個方面對寖失進行介紹。

詞義及解釋

寖失的意思是積累失去,表示日積月累的一點點喪失,由此可引申為長期累積導緻的一系列損失。通常用于形容物品、品質、功力等逐漸喪失或消失。

拆分部首和筆畫

寖失的部首是宀(寶蓋),由兩個筆畫構成,分别是宀部的2畫和失字的5畫。

來源和繁體

寖失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莊子》一書中:“千石之宅,百練之船,日寖而容小,年寖而亦損矣。”此處的“寖”用作動詞,表示逐漸減少。另外,寖失也有出自《詩經·小雅·車轄》的記載。繁體字“寖”在簡化字後被舍棄。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寖失的寫法有些不同。按照《說文解字》的記載,古時稱作、“寖”、“㢠”,它們都有着相同的意義。如今,“寖”成為主流的寫法。

例句

1. 他年複一年地迷于遊戲中,寖失了學業的機會。

2. 這件古董藏品因為長時間未保養,逐漸寖失了原有的價值。

3. 汽車的零部件因長年使用而漸漸寖失,需要定期更換。

相關詞語

組詞:寖若(逐漸像)、自寖自棄(自我放棄)、積重寖輕(積累重要的越來越輕視)。

近義詞:逐漸減少、逐漸喪失、逐步消失。

反義詞:逐漸增加、逐漸獲得、逐步恢複。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