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令鼓的意思、令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令鼓的解釋

一種小鼓,飲宴時有節奏地敲擊,以行酒令。《紅樓夢》第五四回:“ 鳳姐兒 因 賈母 十分高興,便笑道:‘趁着女先兒們在這裡,不如咱們傳梅,行一套‘春喜上眉梢’的令,如何?’ 賈母 笑道:‘這是個好令啊!正對時景兒。’忙命人取了黑漆銅釘花腔令鼓來,給女先兒擊着。席上取了一枝紅梅, 賈母 笑道:‘到了誰手裡住了鼓,吃一杯,--也要説些什麼纔好!’”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令鼓是古代中國用于傳達命令或信號的打擊樂器,主要分軍事指揮與官府儀式兩類用途,以下是具體釋義:


一、軍事指揮用具

指古代軍隊中傳達進攻、撤退等指令的小型戰鼓。其形制小于戰鼓,便于攜帶,由指揮官或傳令兵擊奏,通過特定節奏傳遞行動信號。

文獻依據:

《漢語大詞典》釋為“軍中用以傳令的小鼓”。清代軍事典籍《武備志·軍資乘》載:“令鼓者,節制進退,金鼓疊作,以耳代目”,說明其通過聲音信號協調軍隊行動。


二、官府儀式用鼓

指官府衙門中用于宣告升堂、集衆或緊急事件的鼓。擊鼓标志公務開始,或遇民情急務時供百姓擊鼓鳴冤。

文獻依據:

《辭源》釋“令鼓”為“官府所設之鼓”。《宋史·職官志》記載州縣衙署“設鼓于門,以達民隱”,百姓可擊鼓直訴案情。


三、形制特征

令鼓通常為木框皮革鼓面,直徑約一尺,可手持或置于矮架。其聲調高于戰鼓,穿透力強,确保號令清晰傳達。

形制參考:

明代《三才圖會·器用》繪有令鼓圖示,标注“形如小鼓,軍旅、官府所用”。


綜合來源: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2. 《武備志·軍資乘》(明·茅元儀)
  3. 《辭源》(第三版,商務印書館)
  4. 《宋史·職官志》(中華書局點校本)
  5. 《三才圖會·器用》(明·王圻)

網絡擴展解釋

“令鼓”是古代宴飲活動中用于行酒令的一種樂器,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定義

“令鼓”是一種小型打擊樂器,主要用于飲宴場合。當賓客行酒令時,會有節奏地敲擊它來配合遊戲進程。其名稱中的“令”即指酒令,而“鼓”則體現了樂器的屬性。

功能與使用場景

  1. 行酒令工具:作為酒令遊戲的節奏控制器,敲擊聲提示參與者傳遞物品(如梅花枝),鼓聲停止時,物品在誰手中則需飲酒或賦詩。
  2. 文學記載:在《紅樓夢》第五十四回中,賈母命人取“黑漆銅釘花腔令鼓”,配合“傳梅”遊戲,展現了它在貴族宴會中的實際應用。

結構與特點

補充說明

盡管多個來源均描述其為酒令工具,但具體形制可能因時代、地域有所不同。現代研究中,“令鼓”更多作為傳統文化符號被提及,實際實物留存較少。

别人正在浏覽...

慠誕賓宇才操廁馬朝隮懲一儆百傳聞異辭的證都知敦行狗曲慣經鬼伶精駭懼嗥呼鶴髓黃梅時節逭役呼唱扈狩箋彩蔣士铨剪剔較訛介雅禁鑰齑身粉骨僦居救滅君平沮衄可意種空宮魁跣鬣戟淩慢蘦星攣牽呂刑眇芒磨嘴皮子鬧房抨弓潑湯譴咒啟拆乞頭渠水三薰傷目山雉省決天論填密退損土饅頭帷甲喜樂系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