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毆捶的意思、毆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毆捶的解釋

毆打。《宋書·始安王休仁傳》:“時 廢帝 狂悖無道,誅害羣公,忌憚諸父,并囚之殿内,毆捶淩曳,無復人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毆捶是漢語中一個表示擊打行為的複合動詞,其核心含義為毆打、捶擊,強調肢體上的暴力攻擊行為。以下從權威辭書及古籍用例角度進行詳細解析:


一、釋義與構成


二、古籍文獻用例

  1. 《北史·郎基傳》(唐代李延壽撰)

    “然性清慎無所營求……唯令人寫書。潘子義遺之書曰:‘在官寫書,亦是風流罪過。’基答曰:‘觀過知仁,斯亦可矣。’後卒官,柩将還,遠近将毆捶贈遺,一無所受。”

    此處“毆捶”與“贈遺”對舉,借暴力行為反襯郎基清廉不受饋贈的品格。

  2. 《南史·蕭坦之傳》(唐代李延壽撰)

    “帝于宮中及出後堂雜戲狡狯,坦之皆得在側。或遇醉後裸袒,坦之辄扶持谏喻……帝怒曰:‘何敢有此議!’坦之曰:‘天下者高祖之天下,陛下安得專之。’帝毆捶頓伏床下。”

    描述蕭坦之因直谏遭皇帝毆打的情景,凸顯朝堂沖突。


三、近義辨析與權威參考


引用來源說明

  1.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
  2. 《北史》(中華書局,1974年版)卷五十五·郎基傳
  3. 《南史》(中華書局,1975年版)卷四十一·蕭坦之傳
  4.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4)
  5.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

(注:古籍原文依據中華書局點校本,辭書釋義綜合多家權威版本,因版權限制未提供鍊接,可通過圖書館或官方出版社平台查閱。)

網絡擴展解釋

“毆捶”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ōu chuí,其含義和用法可拆解如下:


基本解釋


單字拆解

  1. 毆(ōu)

    • 本義:擊打、捶擊,如“鬥毆”“毆傷”。
    • 引申:在古漢語中也可假借為“驅”,表示驅逐(見《說文解字》引例)。
  2. 捶(chuí)

    • 本義:用拳頭或棒槌敲打,如“捶背”“捶衣”。
    • 擴展:可引申為“舂搗”或“鍛造”(如“捶鈎”),與“錘”通假。

文獻用例


使用注意


相關詞彙

如果需要更詳細的文獻例證或讀音示範,可參考《宋書》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語大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崩潰表揭並軌猜嫌倡館赤磷純淑存亡盜匪貂裘換酒笃顧佛迹高紅攻錯古代龜鼎黃粱阍守見彈求鹗借飾鲸鼓救護船既有今日,何必當初口銳苦窳萊比錫缭亂俚歌沐仁浴義南面王派取譜兒切腳傾靡遒茂诠谛痊愈取攝渠帥曲說任重道悠少久盛況空前疏涼殊私松院搜斥索婦搪撐陶瑩恬暢恬靜翫華汍汍沩仰宗文證卧榻豈容酣睡仙球下五旗細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