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免的意思、策免的詳細解釋
策免的解釋
帝王以策書免官。《漢書·孔光傳》:“後數月遂策免 光 。”《後漢書·徐防傳》:“凡三公以災異策免,始自 防 也。”《舊唐書·張行成傳》:“策免之科,義乖罪己。” 明 謝肇淛 《五雜俎·物部四》:“公卿列侯,卒于位者,皆以印綬賜葬,緻仕策免者,始上印綬。”《花月痕》第四六回:“臣聞古三公有因水旱策免,有不待策免而自行引退者。”
詞語分解
- 策的解釋 策 è 古代的一種馬鞭子,頭上有尖刺。 鞭打:策馬。鞭策。 激勵,促進:策動。策勉。 古代稱連編好的竹簡:簡策。 古代帝王對臣下封土、授爵或免官:策命。策免。策封。 古代科舉考試的一種文體:策論。策問
- 免的解釋 免 ǎ 去掉,除掉:免除。免稅。免費。免官。免檢。罷免。豁免。 不被某種事物所涉及:避免。免疫。免不了。在所難免。 不可,不要:閑人免進。 古同“勉”,勉勵。 古同“娩”,分娩。 任 筆畫數:; 部
網絡擴展解釋
“策免”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出現在曆史文獻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 含義:指帝王通過頒布策書的形式免除官員職務。
- 拼音:cè miǎn(“策”為去聲,“免”為上聲)。
字義拆解
- 策:指“策書”,即古代帝王用于任命、封賞或罷免的官方文書。
- 免:意為免除官職或責任,常見于古代官員任免制度中。
曆史背景與用法
- 起源:最早見于《漢書·孔光傳》,記載漢成帝以策書罷免孔光的官職。
- 關聯制度:漢代以後,三公(丞相、太尉、禦史大夫)若因天災異象被問責,常以策免形式解除職務,如《後漢書·徐防傳》提及“因災異策免”。
- 文書形式:策書需加蓋玺印,具有正式法律效力,區别于口頭罷免。
例句參考
- 《舊唐書·張行成傳》:“策免之科,義乖罪己。”
- 明代謝肇淛《五雜俎》:“緻仕策免者,始上印绶。”
- 現代造句(仿古語境):“若官員失職,當依古制策免之。”
補充說明
- 現代差異:現代行政體系中的免職多通過文件通知,與“策免”的儀式性和文書形式不同。
- 關聯詞:策封(帝王用策書封賞)、策問(科舉考試文體)等。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官制或具體文獻案例,可參考《漢書》《後唐書》等史書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策免(cè miǎn)這個詞的意思是解聘、辭退員工。它由“策”和“免”兩個字組成。
其中,“策”是由“竹”部首和“朿”部組成的。它表示竹子的一種形态。筆畫數為12畫。
而“免”是由“兒”旁和“刀”部組成的。它表示不再使用刀具的意思。筆畫數為8畫。
這個詞來源于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即“策免”。
下面是一個例句:“由于工作表現不佳,他被公司策免了。”
組詞方面,與“策免”相關的詞有:“辭退”、“解雇”、“開除”等。
近義詞包括:“解聘”、“解雇”、“辭退”等。
而“錄用”、“聘請”等則是反義詞。
希望以上回答符合您的要求!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