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逸的意思、古逸的詳細解釋
古逸的解釋
指未加纂輯的古詩文等。 清 沉德潛 《<古詩源>序》:“於古逸存其概,於 漢 京得其詳,於 魏 晉 獵其華。” 王棻 《與友人書》:“即在 東周 以上,作《詩》之時,其古逸之流傳而不列於經者,亦皆不逮《詩》遠甚。然後知《詩》之與歌謡,振古分為二體矣。”
詞語分解
- 古的解釋 古 ǔ 時代久遠的,過去的,與“今”相對:古代。古稀(人七十歲的代稱,源于杜甫《曲江》“人生七十古來稀”)。古典。古風。古訓。古道(a.指古代的道理;b.古樸;c.古老的道路)。 古體詩的簡稱:五古(
- 逸的解釋 逸 ì 跑,逃跑,逃逸。奔逸。 散失:逸散。逸史。逸事。逸聞。 安閑,安樂:安逸。逸樂(安樂)。以逸待勞。閑情逸緻。 超過一般:超逸。逸興(宯 )(超逸豪放的興緻)。逸趣。逸緻。逸品(超脫絕俗的藝術品
專業解析
"古逸"一詞在漢語中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主要包含以下兩層核心含義,均源自古代文獻與學術傳統:
一、古雅超逸(形容詞性)
指古代或具有古風的人、事物所表現出的高雅脫俗、超然不群的風貌與意境。
- 古: 指年代久遠或具有古代風格。
- 逸: 本義為奔跑、逃亡,引申為超絕、閑適、隱遁、散失等義。在此語境中,主要指超凡脫俗、不拘常格、灑脫自然的風度或藝術境界。
- 釋義: 形容(詩文、書畫、人物風度等)具有古樸典雅的氣質,同時又流露出超脫凡俗、不拘一格的飄逸神韻。常用于評價文學藝術作品或隱士高人的風格。
- 示例: “其詩風古逸,有魏晉遺風。” / “觀其畫作,筆意古逸,氣韻生動。”
- 來源參考: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對“逸”字的釋義及“古逸”的用例分析;《辭源》(商務印書館)相關條目。
二、古代散佚文獻(名詞性,特指)
特指在曆史流傳過程中散失、亡佚的古代典籍或其輯佚成果。
- 古: 指古代。
- 逸: 在此取“散失”、“亡佚”之義。
- 釋義: 指代那些曾經存在但後來失傳的古代書籍、篇章或其片段。在文獻學、目錄學中,“古逸”常指後人從其他典籍(如類書、古注、史書)的引文中重新輯錄出來的佚文佚篇。清代及近代學者對此類文獻的輯佚工作成果豐碩。
- 示例: “《玉函山房輯佚書》收錄了大量先秦至隋唐的古逸書。” / “敦煌遺書中發現了不少久已失傳的古逸佛經。”
- 來源參考: 《中國古典文獻學》(張三夕主編)中關于輯佚學的章節;《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對“古逸”類書籍的著錄與說明;國家圖書館“中華古籍資源庫”對古逸書輯本的介紹。
“古逸”一詞,既是對一種融合了古樸與超脫的審美境界的描述(形容詞性),也是文獻學中指代古代散佚典籍及其輯本的專業術語(名詞性)。其核心皆在于“古”所承載的曆史厚重感與“逸”所蘊含的超凡脫俗或散失亡佚的特質。理解該詞需結合具體的語境判斷其側重含義。
網絡擴展解釋
“古逸”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
原始指代
指未被系統編纂整理的古詩文作品,特指散佚的古代文獻。如清代沈德潛《古詩源序》中提到“於古逸存其概”,即指輯錄未編纂的古代詩文。
-
引申内涵
作為成語使用時,形容古樸高雅的文化或藝術風格,其中“古”指代古代、傳統,“逸”則蘊含超脫、優雅之意,組合後體現對古典文化氣韻的追求。
二、使用場景
- 文化領域:描述古代建築、藝術品或文獻的古樸雅緻特質,如“古逸的青銅紋飾”“古逸的詩文手稿”。
- 文學創作:用于評價具有古典韻味的現代作品,如“這部小說的筆法古逸清新”。
三、文獻例證
- 王棻《與友人書》指出,古逸詩文雖未列入經典,但與《詩經》等正統文獻有明顯差異。
- 清代學者常用該詞指代未被官方收錄的民間古詩,如“古逸之流傳而不列於經者”(《古詩源》序)。
四、其他信息
- 發音:gǔ yì(ㄍㄨˇ ㄧˋ)
- 近義詞:古雅、典雅
- 特殊用法:偶見于人名,取“返璞歸真”“文思俊逸”的寓意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中的用例,可參考《古詩源》《蒙古逸史》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拜倒轅門白蓮社匾桃柴池娼根從就鹾茵都根主子凡筆藩決瘋狗赴節服冕高敞官艙簡單見缗膠牙竭心勼合阃隩理曲毛葫蘆兵門捆明浄南飔獶雜黏埴狃忕逆網抛空蓬戶柴門遷迷錢紙旗杆情地清灰冷竈锓木仁士事不有餘時策事寛即圓爽誤絲弦搜疏套式讨逐佻撻托賴脫脂晚嫁灣浦無名錢兀子下車巷職賢快孝帛潚潚欣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