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o not know what is good for one;take good for evil] 好壞不分,也特指誤把别人的好心當成惡意
不辨好壞。也指不能領會别人的好意。《金6*瓶6*梅詞話》第八七回:“那婆子不知好歹,又徯落他,打發 武松 出門。”《儒林外史》第二十回:“那丈人 鄭老爹 見女壻就要做官,責備女兒不知好歹,着實教訓了一頓。”《兒女英雄傳》第二二回:“你我那幾個侄兒實在不知好歹,新近他二房裡還要把那個小的兒叫我養活。”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不知好歹漢語 快速查詢。
“不知好歹”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指不知道是非輕重,不能辨别好壞,尤其指無法領會他人的善意或付出,常帶有貶義色彩。
二、出處與結構
三、使用場景
四、近義詞與延伸
五、例句參考
提示:若需更多例句或語境分析,可參考的30條具體表述。
《不知好歹》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一個人不明白事物的好壞,不懂分辨是非。
《不知好歹》拆分成的部首是“一、口、女”。總共有11個筆畫。
《不知好歹》最早出現在《左傳·昭公二年》一篇中,“昔者令尹子文子虔将戰于章丘,晉大夫谏之曰:子将不知章丘之好歹。”後來形成現在的成語。
《不知好歹》的繁體字是「不知好歹」。
在古時候,「好」的字寫作「好」,「歹」的字寫作「歹」,和現在的寫法略有不同。
他真是個不知好歹的人,總是做出一些讓人驚訝的事情。
無法洞察好歹、好歹隨她去
不識時務、不知輕重、目光短淺
明辨是非、明辨是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