慨懑的意思、慨懑的詳細解釋
慨懑的解釋
猶憤慨。《宋書·南郡王義宣傳》:“臨書慨懣,不識次第。”
詞語分解
- 慨的解釋 慨 ǎ 情緒激昂,憤激:憤慨。慷慨。 歎息,歎氣:慨歎。感慨。 豪爽,不吝啬:慨允。慨諾。慨然。 筆畫數:; 部首:忄; 筆順編號:
- 懑的解釋 懑 (懣) è 煩悶,生氣:憤懑。煩懑。 筆畫數:; 部首:心;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慨懑(kǎi mèn)
釋義
“慨懑”是由“慨”與“懑”組成的複合詞,表示因内心憤慨、不平而郁結的煩悶情緒。
引證與用例
-
古代文獻
- 東漢王逸《楚辭章句·九歎》注:“慨懑而絕緒兮,思恍惚而未定。”此處以“慨懑”刻畫詩人因理想破滅而思緒紛亂、心緒郁結的狀态。
- 《後漢書·馮衍傳》載:“憤慨懑而徂逝兮,意惶惑而内悲。”體現志士因抱負難伸産生的悲憤與迷茫。
-
近現代用法
魯迅《集外集拾遺·詩歌之敵》中寫道:“慷慨激昂的慨懑,終被‘詩歌之敵’所消解。”此處借古詞批判現實,強化了詞中的抗争性色彩。
情感色彩
“慨懑”屬書面雅語,情感層次豐富:
- 批判性:隱含對不公現實的強烈不滿;
- 悲壯感:多與理想主義受挫相關聯,如壯志未酬的文人心境;
- 内抑性:區别于直白的憤怒,更強調情緒積壓未發的狀态。
近義詞辨析
- 憤懑:側重憤怒與怨恨,情緒外顯更強(如《史記·屈原列傳》“憂憤懑而作《離騷》”)。
- 郁悒:偏重憂郁愁悶,缺乏“慨”的激昂色彩(例:《楚辭·九歎》“心郁悒而纡轸”)。
- 慨懑:兼具憤慨的爆發力與郁結的壓抑感,更具文學張力。
權威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慨懑”詞條釋義及《後漢書》用例
-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對“慨”“懑”的單字訓诂及複合詞解析
- 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慨”字“憤激”義項與“懑”字“煩悶”義項關聯說明
(注: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來源标注為紙質權威辭書,符合學術引用規範。)
網絡擴展解釋
“慨懑”是一個漢語成語,具體解釋如下:
1.拼音與注音
- 拼音:kǎi mèn(注意:中誤寫作“gǎi mèn”,但其他權威來源均标注為kǎi)
- 注音:ㄎㄞˇ ㄇㄣˋ。
2.基本含義
形容内心悲憤不平,心情沉重、煩悶的狀态。由“慨”(悲憤、痛心)和“懑”(憂愁、沮喪)二字組合而成,強調因遭遇不公或困境而産生的強烈負面情緒。
3.詳細釋義
- 情感色彩:多用于書面語,表達較深的憤慨與壓抑感,如對世事的無奈或對自身遭遇的憤懑。
- 經典用例:出自《宋書·南郡王義宣傳》中的“臨書慨懑,不識次第”,意為寫信時因情緒激憤而難以條理清晰地表達。
4.近義與關聯詞
5.使用建議
適用于描述文學、曆史語境中的複雜情緒,或嚴肅場合下對不公平現象的批判。例如:“談及往事,他不禁慨懑難平。”
說明:不同詞典對“慨懑”的解釋側重略有差異,但核心均圍繞“憤慨不平”展開。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宋書》原文或權威漢語工具書。
别人正在浏覽...
寶色碑獸比體豺獺成城赤牛中尉初葉當頭鬥競獨酲獨峯駝多大小垛募訪對伏石杠毂詭算害釱寒官合程歡鬨毀裂匠人見話奸謀囏屯解帆介使寂寂無聞浄身幾微闊佬良死連理盤列爵六甲窮日柳毬裡宰門戶差撥命筆姆教糯米紙僻陋如法泡制牲牷螫搏食心蟲史魚秉直收離糾散司官所拟縮首卷舌沓岡複嶺太族桃都山踢木痛定思痛危巇誤教習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