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戎的意思、布戎的詳細解釋
布戎的解釋
布列軍隊。《國語·周語下》:“王以黃鐘之下宮,布戎於牧之野,故謂之厲,所以厲六師。” 韋昭 注:“布戎,陳兵。”
詞語分解
- 布的解釋 布 ù 棉、麻及棉型化學短纖維經紡紗後的織成物:布匹。布帛。布衣。 古代的一種錢币。 宣告,對衆陳述:宣布。發布。布告。開誠布公(推誠相見,坦白無私)。 分散到各處:散布。遍布。星羅棋布。 流傳,散播
- 戎的解釋 戎 ó 古代兵器的總稱。 軍隊,軍事:兵戎。投筆從戎(指文人從軍)。戎裝。戎馬。 古代稱兵車:禦戎。 大:戎功。 稱(方言,音如“農”):“戎有良翰”。 中國古代稱西部民族:西戎。戎狄。 姓。 筆畫
網絡擴展解釋
“布戎”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義
布戎(拼音:bù róng)原指“布列軍隊”,即部署、陳列兵力。該詞最早出自《國語·周語下》:“王以黃鐘之下宮,布戎於牧之野,故謂之厲,所以厲六師。”韋昭注:“布戎,陳兵。”
二、引申含義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擴展為成語,解釋為“以智謀而非武力解決問題”:
- 布:指智謀、策略;
- 戎:指武力、戰争。
這一用法強調通過智慧而非暴力處理事務,適用于工作、學習等場景,例如:“面對競争,他善用布戎之策化解矛盾。”
三、使用注意
- 原始出處:古籍中“布戎”多指軍事部署,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
- 現代引申:作為成語的引申義可能為現代語境下的擴展,需注意區分傳統與當代用法。
四、參考資料
- 經典出處:可查閱《國語·周語下》;
- 現代釋義:參考查字典等工具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布戎(bù róng)這個詞是指古代中國的一種戰争工具,也叫作戎布。它拆分部首是“布”和“戈”,其中“布”是指布帛,表示這是一種用布料制作的戰争工具,“戈”則表示戰争。根據這個拆分部首,可以看出布戎的意思是用布料制成的戰争工具。
布戎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兵器發展史。在古代,人們通過将布料加工成一定形狀并固定在木質或金屬器械上,制作出一種平時可以折疊,需要使用時可以展開并且利于攜帶的戰争工具,這就是布戎。布戎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常常以象形字“戎”作為代表,并且結合上“布”字,表示布料制成的戰争工具。
在繁體字中,布戎的寫法依然保持不變。隻是在字體形狀上出現了一些差異。
古代漢字寫法中,布戎的一種寫法是将“戋”字與“㔾”字結合,形成“㞫”字。這種寫法也表示了布戎的意思。
例句:他手中握着一把布戎,威風凜凜地站在戰場上。
組詞:布料、戰争、工具、兵器
近義詞:兵器、武器
反義詞:和平、非暴力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