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學名詞。人體内氣血運行的主要通路。經絡系統中直行的幹線。《素問·離合真邪論》:“故天有宿度,地有經水,人有經脈。” 王冰 注:“經脈者,謂手足三陰三陽之脈。”《靈樞經·本藏》:“經脈者,所以行血氣而營陰陽,濡筋骨,利關節者也。” 晉 夏侯湛 《東方朔畫贊序》:“經脈藥石之藝,射禦書計之術。”
經絡是中醫理論中人體運行氣血、聯絡髒腑與體表的核心通道系統,而“經脈”是其主幹部分。以下從定義、組成、功能等方面詳細解釋:
經脈是經絡系統中縱行的主幹,負責氣血運行和髒腑聯絡。它與分支狀的“絡脈”共同構成人體内外溝通的通路系統。中醫經典《靈樞·經脈》描述其“伏行分肉之間,深而不見”,強調其深藏于體内的特性。
十二正經
包括手足三陰經(太陰、少陰、厥陰)和三陽經(陽明、太陽、少陽),如手太陰肺經、足陽明胃經等,是氣血運行的主要通道。
奇經八脈
含督脈、任脈、沖脈、帶脈等八條經脈,主要起統率、聯絡十二正經的作用。例如“任督二脈”即屬此類。
經脈理論是針灸、推拿等中醫外治法的基礎。例如通過刺激特定經脈上的穴位(如合谷穴屬手陽明大腸經),可治療對應髒腑疾病。
擴展說明:現代研究認為,經脈可能與神經-内分泌-免疫網絡存在關聯,但其具體物質基礎仍在探索中。
經脈是中醫學中的一個概念,指的是人體内的經絡系統。它是人體内經絡的總稱,通過這些經絡,氣血得以流通作用,保持身體的正常運行。
經脈的字形由“巛”和“月”兩部分組成。
“巛”是一個部首,表示江河的形狀。
“月”是一個部首,表示月亮的形狀。
整個字共有10個筆畫。
“經脈”這個詞最早出現在《黃帝内經》中,是古代醫學家對人體經絡系統的名稱。
繁體字“經脈”保留了字形的古樸和傳統氣息。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有多種不同的版本和形式。但無論哪種版本,都會包含字形的基本組成部分。
1. 經脈是中醫學中一個重要的研究領域。
2. 經脈的暢通與否對人體健康至關重要。
1. 經絡:指經脈在局部區域的部分。
2. 脈搏:人體經脈中的脈動。
3. 經絡學:對經絡系統進行研究的學科。
4. 經脈疾病:指影響經脈正常運行的疾病。
血脈、氣脈
經隧、經絡閉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