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shining spears and armored horses]∶金屬制的戈,配有鐵甲的戰馬。形容戰士的雄姿
想當年金戈鐵馬。——宋·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2) [war]∶指戰争
(1).指戰争,兵事。 唐 李襲吉 《為周晉王贻梁祖書》:“金戈鐵馬,蹂躪於明時。” 元 薩都剌 《登歌風台》詩:“ 淮陰 少年 韓将軍 ,金戈鐵馬立戰勳。” 清 李慈銘 《越缦堂讀書記·舊唐書》:“旋閲《張巡傳》,又覺凄然以厲,庭柯振動,有金戈鐵馬之思。”亦作“ 金戈鐵騎 ”。 清 汪琬 《<苑西集>序》:“我 太祖 、 太宗 發祥之址,與夫金戈鐵騎百戰創業之區,皆所跋涉而導從。”
(2).形容威武雄壯的軍旅兵馬。 宋 辛棄疾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詞:“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 清 百一居士 《壺天錄》卷下:“但聞金戈鐵馬,以及呼號之聲,則幻而又幻矣。” 楊度 《<遊學譯編>叙》:“金戈鐵馬,萬衆奔騰。”
(3).借指武職、軍人。 清 龔自珍 《送徐鐵孫序》:“ 徐鐵孫 者,家 遼東 ,先世扈王師入關……金戈鐵馬,其世胄也,而 徐君 用經術起家。”
“金戈鐵馬”是一個源自漢語的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來源信息歸納如下:
字面解釋
“金戈”指金屬制成的武器(如戈、矛),象征銳利;“鐵馬”指披鐵甲的戰馬,代指裝備精良的騎兵。兩者并列,通過武器和戰馬的意象展現戰争的宏大場面。
引申意義
語法結構
屬聯合式成語,“金戈”與“鐵馬”為并列關系,通過具體意象的疊加增強表現力。
曆史演變
適用語境
近義詞對比
該成語濃縮了中國古代對戰争的複雜态度:既包含對殘酷性的客觀描述(如“蹂踐于明時”),又寄托對英雄氣概的推崇(如辛棄疾詞中的悲壯豪情)。
《金戈鐵馬》是一個成語,形容戰争中奮勇殺敵的場景。它代表着沖鋒陷陣、勇猛無畏的意義。
《金戈鐵馬》的部首是金戈部首和馬部首,其中,金戈部首是“钅”,馬部首是“馬”。根據《新華字典》的解釋,金戈部首的筆畫數為8,馬部首的筆畫數為26。
《金戈鐵馬》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戰争時期。在古代戰場上,鐵馬是指戰争中用來奔馳的戰馬,金戈則是指由金屬制成的兵器。這個成語形容戰士穿着铠甲騎着鐵馬,手持金戈,在戰場上奮勇殺敵,壯烈英勇的場景。
《金戈鐵馬》的繁體字寫作「金戈鉄馬」。
古代漢字有多種不同的字體和寫法,所以《金戈鐵馬》的古時候寫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根據目前的了解,一種古時候的寫法為「金戈鐵馬」。
在《金戈鐵馬》這個成語的例句中,可以說:“他英勇無畏,立志要做一位身披铠甲,手持金戈的真正的《金戈鐵馬》。”
與《金戈鐵馬》相關的組詞有:金戈、鐵馬、金鐵、戰馬等。
與《金戈鐵馬》意思相近的成語有:鐵肩擔道義、鐵面無私、鐵血丹心等。反義詞可以參考成語《守株待兔》。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