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上計掾的意思、上計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上計掾的解釋

古代佐理州郡上計事務的官吏。《後漢書·皇甫規傳》:“﹝ 規 ﹞與 羌 交戰,斬首數級,賊遂退卻。舉 規 上計掾。”《三國志·蜀志·姜維傳》:“好 鄭 氏學,仕郡上計掾,州辟為從事。”《晉書·宣帝紀》:“ 漢 建安 六年,郡舉上計掾。”參見“ 上計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上計掾"是中國古代行政體系中具有特殊職能的官職。該詞由三部分構成:"上計"指地方向中央呈報年度政績的財政核算制度,"掾"為古代官府屬官的通稱。作為專業術語,其核心含義特指漢代郡國中負責編制年度財政報告并赴京彙報的專職官員。

從行政職能來看,上計掾需統籌轄區戶口、墾田、賦稅、刑獄等數據,編制《上計簿》。其工作直接關系到中央對地方治理成效的考核,《後漢書·百官志》記載"秋冬歲盡,各計縣戶口墾田,錢谷入出,盜賊多少,上其集簿"即指此項職責。該職務多由郡守選拔通曉文書的佐吏擔任,需具備算術能力和文書編纂專長。

在曆史流變中,此職始見于西漢郡國建制,至魏晉時期發展為專門的上計制度。據《晉書·職官志》記載,上計掾赴京述職時需攜帶計簿正副本,正本呈送丞相府,副本存禦史台備查,形成雙重監督機制。南北朝後隨着行政體系改革,該職逐漸并入戶曹體系。

古代文獻中,《漢書·朱買臣傳》記載了會稽郡上計掾隨計吏至長安的實例,《三國志·魏書》裴松之注引《魏略》則提及上計掾在都城參與朝會的具體儀程。這些記載印證了該職務在中央與地方信息溝通中的橋梁作用。

網絡擴展解釋

“上計掾”是中國古代官職名稱,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

指古代州郡中佐理上計事務的官吏,主要負責協助處理地方向中央彙報的財政、戶口、政績等年度行政事務()。

二、詞源與職能

三、曆史實例

  1. 《後漢書·皇甫規傳》記載,皇甫規因戰功被舉薦為上計掾()。
  2. 《三國志·蜀志·姜維傳》提到,姜維早年曾任郡上計掾()。
  3. 《晉書》中亦提及漢建安六年“郡舉上計掾”()。

四、常見誤解辨析

部分資料将“上計”拆解為“高明計謀”,屬于字面誤讀。實際含義需結合官職職能理解()。

五、相關擴展

“上計制度”是秦漢至魏晉時期重要的行政考核機制,上計掾的職責類似于現代地方政府的統計與文書主管,需精通政務與數據管理。

别人正在浏覽...

陂塘柳播客材調側帽城柝出夷入險詞禁攢三貸款殿邦電子顯微鏡疊香英豆腐衣二骥梵門覆信搆扇哈喇函封捍圉恨恨宏逸骅駵皇時話語晦節慧月甲榜攪破家堂狂話姱脩連珠寨绫券裡談李贽馬猴昧心財邈綿迷惑不解名我固當佩青披較品誼其高容順揉捏潤家錢塞關三輩矢镝死記硬背松和梭織潭竹佻姣外省五谷豐熟無迹仙居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