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全性的意思、全性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全性的解釋

(1).保全天性。《淮南子·覽冥訓》:“全性保真,不虧其身;遭急迫難,精通于天。”

(2).全部性格。 朱自清 《山野掇拾》:“總之,我們讀這本書,往往能由幾個字或一句話裡,窺見事的全部,人的全性。”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全性的漢語詞典釋義

一、基本釋義

  1. 保全天性

    • 字義分解:
      • 全:完整、保全(《說文解字》:“全,完也”)。
      • 性:本性、天性(《孟子·告子上》:“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
    • 合成詞義:指順應自然本性,不以外物損害内在天性。
    • 典籍例證:

      《淮南子·覽冥訓》:“全性保真,不虧其身。”

      (意為保全自然本性,守護純真,不使身心受損)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第1卷,第1083頁。

  2. 全體性質;整體屬性

    • 現代用法:指事物或群體的共同特征或普遍屬性。
    • 例證:

      “該研究需分析數據的全性特征,而非個體差異。”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第1098頁。


二、深層引申義

  1. 哲學與倫理學内涵

    • 道家思想:主張“全性”即遵循自然之道,反對人為幹預(參考《莊子·養生主》)。
    • 倫理學延伸:強調個體本真狀态的完整性,與“修身養性”相通。

      來源:《中國哲學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年)第412頁。

  2. 現代統計學與系統科學

    • 術語應用:在統計學中,“全性數據”指覆蓋全體樣本的完整數據集;系統科學中指整體不可分割的特性。

      來源:《統計學術語》(國家标準GB/T 3358-2009)。


三、權威參考來源

  1. 典籍文獻
    •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年)
    •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年)
  2. 學術著作
    • 張岱年《中國哲學大綱》(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年)
    • 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年)

(注: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建議通過權威出版社紙質書或學術數據庫如“中國知網”驗證引文。)

網絡擴展解釋

“全性”是一個漢語詞語,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

一、核心含義

  1. 保全天性
    源自《淮南子·覽冥訓》:“全性保真,不虧其身”,指順應自然規律,保持人的本真狀态,避免外界幹擾對天性的損害。這一概念在道教思想中發展為“全性保真”,強調通過修行維持先天清淨本性。

  2. 全部性格
    現代用法中可指代完整的性格特征,如朱自清在《山野掇拾》中提到通過細節展現“人的全性”。


二、擴展語境


三、注意事項

建議結合具體文本進一步分析其語義側重。

别人正在浏覽...

扒扠邊幕伯格長倡園花朝雞刺身粗澀凍黎對壘番頭肥白覆瓶咯喳喳苟狥官宅國亂汗牛槐色攪和拮抗稽覈禁衢金鳷擘海窭艱忼爽筐籠曠志蠡母戾莎六馬仰秣緑橘米粒雪磨鈆年金農殖翩翩起舞瓢蟲普通教育錢碼子前年七手八腳權書卻金暮夜儒侶善谏哨長筮仕熟滑田主同共頹法望門寡頑石偉茂無千待萬夏官弦月窗笑枋消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