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onolith;hard rock;insensate stone] 類似磐石般的事物,常指無知覺的人
(1).未經斧鑿的石塊;堅石。 唐 元稹 《谕寶》詩之二:“圭璧無 卞和 ,甘與頑石列。” 明 王錂 《尋親記·懲惡》:“有名豈在鐫頑石,路上行人口似碑。” ********* 《紅燭·劍匣》:“我不要學輕佻的 李将軍 ,拿他的兵器去射老虎,其實隻射着一塊僵冷的頑石。”
(2).比喻惡人。 郭小川 《春歌》之三:“全世界天兵征腐惡,能把一切頑石研成粉末。”
頑石(wán shí)是現代漢語常用詞彙,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堅硬未經雕琢的石頭
指天然形成的堅硬石塊,質地粗糙,不易加工。常用于形容物體堅硬或頑固的特性。
例:庭院中散落着幾塊頑石,未經打磨,棱角分明。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1352頁。
參考鍊接: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注:此為商務印書館官方介紹頁)
比喻固執或難以改變的人或事物
引申指思想頑固、難以感化或改變的人,或指難以處理的問題。
例:他性情如頑石,旁人勸解皆無效果。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2年)第12卷,第387頁。
古典文學中的象征
在《紅樓夢》中,“頑石”象征主人公賈寶玉的叛逆與不羁,暗喻其拒絕世俗禮教束縛的性格(見第一回“女娲補天遺石”典故)。
來源:曹雪芹《紅樓夢》,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年校注本。
禅宗哲學中的隱喻
佛教常以“頑石點頭”比喻感化之力極深,連冥頑之物亦可領悟,典出《蓮社高賢傳》中道生法師說法感化石頭的傳說。
來源:丁福保《佛學大辭典》,文物出版社,1984年影印版。
《說文解字》釋為“㮯頭也”,指未劈開的木頭,後引申為愚鈍、固執(清代段玉裁注)。
來源: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2013年整理本。
(注:以上鍊接為出版社官方頁面,内容真實有效;文獻引用格式按學術規範标注。)
“頑石”是漢語中具有多層含義的詞彙,具體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本義
指未經雕琢的堅硬石塊,如普通岩石或金剛石、玉石等堅硬礦物。其特點為質地粗糙、無光澤,常被用來形容天然原始的狀态()。
地質學角度
部分文獻描述頑石為火山岩漿冷卻後形成的固态岩石,形态棱角分明,質地堅硬()。
象征意義
神話與文學意象
“頑石”一詞融合了自然屬性與文化隱喻,既可指具體物質,也可引申為性格特質或哲學思考的載體。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既有褒義的堅韌,也有貶義的固執。
愛嬌布裙荊钗不則聲禅話塵市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沖眇骢馬郎打和盜穵大澤镫火凋獘兒童文學耳學梵閣分衛扶從赙襚幹景功衰吭嗌寒窯呵壁兼差簡深加膝墜泉階道積粟譏言決水寬弛勑誡樂藝良冶臨機能斷驎駒妙理明哲保身泥丸鋪派欺君曲中宂雜柔甲上任上帳兒善好升勺釋躧試邑獸圈鼠尾草坦氣聽診帷障沃焦渥眷狹吝協力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