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保全天性。《淮南子·览冥训》:“全性保真,不亏其身;遭急迫难,精通于天。”
(2).全部性格。 朱自清 《山野掇拾》:“总之,我们读这本书,往往能由几个字或一句话里,窥见事的全部,人的全性。”
保全天性
《淮南子·览冥训》:“全性保真,不亏其身。”
(意为保全自然本性,守护纯真,不使身心受损)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1卷,第1083页。
全体性质;整体属性
“该研究需分析数据的全性特征,而非个体差异。”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第1098页。
哲学与伦理学内涵
来源:《中国哲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第412页。
现代统计学与系统科学
来源:《统计学术语》(国家标准GB/T 3358-2009)。
(注:因古籍原文无直接网络链接,建议通过权威出版社纸质书或学术数据库如“中国知网”验证引文。)
“全性”是一个汉语词语,具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需结合语境:
保全天性
源自《淮南子·览冥训》:“全性保真,不亏其身”,指顺应自然规律,保持人的本真状态,避免外界干扰对天性的损害。这一概念在道教思想中发展为“全性保真”,强调通过修行维持先天清净本性。
全部性格
现代用法中可指代完整的性格特征,如朱自清在《山野掇拾》中提到通过细节展现“人的全性”。
建议结合具体文本进一步分析其语义侧重。
跋来报往襃衣北貉被卧荸荠卜凤才广妨身层出插翅难逃春心大清早大忧堤封俸银赶不及刚毅木讷攻讨公冶长搆陷诡险阖椟黄策子汇拢诙言火床狐威胡粤沪指将用剪获荐头诘论军犯老佛廪君珑珑兀兀鹿为马面欺乜呆呆排废排局乾矢巧言令色骑牛觅牛秦茾穷徼三恶趣杀业设机手帕税服汤沐邑条例司提灯铁索温吞乌拉嚣黩小屈析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