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夏官的意思、夏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夏官的解釋

官名。《周禮》載 周 時設置六官,以司馬為夏官,掌軍政和軍賦。 唐 武則天 時,曾改兵部尚書為夏官,不久仍複舊名。參閱《文獻通考·職官六》。後用為兵部的别稱。《歧路燈》第一○五回:“﹝ 嘉靖皇帝 ﹞定目細看,并非武将,卻是文臣……引見雖是夏官,旨意應下吏部。”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夏官是中國古代官制中的重要職官名稱,起源于西周時期的《周禮》六官體系,其核心職能為執掌軍事與軍政事務。以下從漢語詞典釋義、曆史淵源及職能演變角度分述:


一、詞典釋義與曆史淵源

  1. 《周禮》六官之一

    夏官為周代設立的六大官職(天、地、春、夏、秋、冬)之一,全稱“夏官司馬”。《周禮·夏官司馬》載:“惟王建國,辨方正位……設官分職,以為民極。”其長官“大司馬”統管軍事、兵籍、軍賦及邊防,如《漢語大詞典》釋:“夏官,周官名,掌軍政。”

  2. 後世官制的演變

    唐代武則天曾改“兵部”為“夏官”,延續其軍事職能。《辭源》釋:“唐光宅元年(684年)改兵部為夏官,神龍元年(705年)複舊。” 明清時期,“夏官”一詞逐漸成為兵部尚書的别稱,見于《明史·職官志》等文獻。


二、職能與文化内涵

  1. 軍事統帥職能

    夏官司馬主管國家軍事體系,包括軍隊編制、将領任命、疆域防禦及軍令執行。《周禮》詳述其職責:“掌邦政,以佐王平邦國”,涵蓋戰時指揮與日常武備管理。

  2. 象征意義與五行關聯

    按五行學說,“夏”對應南方、火德,象征武力與肅殺。《禮記·月令》以夏官配屬夏季,強調“贊傑俊,遂賢良”,體現武備與人才選拔的結合。


三、文化影響與後世引用


權威參考來源:

  1. 《周禮·夏官司馬》(中華書局點校本)
  2. 《辭源》(商務印書館,第三版)
  3. 《禮記·月令》(上海古籍出版社)
  4. 《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第7版)

網絡擴展解釋

“夏官”是中國古代官職體系中的重要稱謂,其含義和演變如下:

1.起源與職責(周朝)

夏官是《周禮》六官(天、地、春、夏、秋、冬)之一,以大司馬為長官,主管軍政和軍賦。下設小司馬、軍司馬、軍将等官職,并掌管虎贲氏(禁衛軍)、職方氏(地理疆域)等具體事務,是軍事管理的核心機構。

2.曆史演變

3.後世影響

夏官雖在後世不再作為正式官名,但作為兵部的代稱沿用至明清,成為古代職官文化的一部分。例如清代文獻中仍用“夏官”指代兵部相關事務。


提示:以上内容綜合了周代職官制度、唐代改制及後世影響,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周禮》《文獻通考》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昂頭闊步罷乏把素背書北走不假思索冊祭陳谟寵育大雜院點酥釣絲竹定調對着幹恩怨了了發德範形風集風逆觀客孤根合骨蕙帶惛俗火耨嘉谷剪削計功行賞矜假集愆簿開緒壸奧濫僞露相沒後美女髬髵平宮傾寫奇驗忍讓鋭果上手石絨飾說守分安常疏陳帨帉撕捋汰絶天畢帖文體例隈礙文組無憂相敬如賓相知銷聲匿迹徙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