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人将出做官,蔔問吉兇。《左傳·闵公元年》:“初, 畢萬 筮仕於 晉 ,遇屯之比。” 唐 白居易 《和夢遊春詩一百韻》:“端詳筮仕蓍,磨拭穿楊鏃。” 蘇仲翔 注:“筮仕,蔔作官的命運。”
(2).指初出做官。 宋 王禹偁 《感流亡》詩:“因思筮仕來,倐忽過十年。”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夢狼》:“長子甲,筮仕南服,三年無耗。” 何垠 注:“初官曰筮仕。”
“筮仕”是古代漢語中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字義、用法及曆史背景綜合解析:
本義與構成
引申含義
文化背景
示例補充:唐代白居易詩“端詳筮仕蓍”即指借占卜思量仕途命運()。需注意,現代語境中此詞已罕用,多見于古籍或曆史研究。
《筮仕》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官位高顯的人”或“顯貴的人”。它通常用來形容具有高官厚祿的人物。
《筮仕》這個詞的部首是“竹”(zhú),共有12個筆畫。
《筮仕》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漢書·藝文志》:“挾策佩書,以決事機,斯其所以謂仕者也。”從字面上解釋,它是通過算籌來決策的意思,因此與高官顯貴的人相聯繫起來。繁體形式為「筮仕」。
在古時候,字形形狀可能略有不同,但含義相同,例如篩仕、篩僕等。這些寫法都是指有官職的人或有高身份的人。
他在政府擔任重要職位,被譽為一位《筮仕》。
近義詞:官員、顯貴、要人。
反義詞:平民、庶民、平民百姓。
希望以上信息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