凍黎的意思、凍黎的詳細解釋
凍黎的解釋
凍梨。《說文·老部》:“耉,老人面凍黎若垢。” 段玉裁 注引 孫炎 曰:“耈,面凍黎色,如浮垢。”
詞語分解
- 凍的解釋 凍 (凍) ò 液體或含水分的東西遇冷凝結:凍結。凍害。凍餒。 湯汁凝成的膠體:魚凍。肉凍。 感到寒冷或受到寒冷:外面很冷,真凍得慌。防凍。凍傷。凍瘡。 筆畫數:; 部首:冫; 筆順編號:
- 黎的解釋 黎 í 衆,衆多:黎民。黎庶。 古通“黧”,黑色。 古國名。 姓。 筆畫數:; 部首:黍;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凍黎,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以從以下角度進行詳細解釋,依據權威漢語工具書及經典文獻:
一、本義:凍結的黑色黏土
- 此義項直接拆解字義:“凍”指冰凍、凝結;“黎”本義為黑色黏土(《說文解字》:“黎,履黏也。從黍,省聲。”引申指黑色)。故“凍黎”指因寒冷而凍結闆結的黑色土地。此義項突顯自然環境的嚴寒與土地的貧瘠堅硬狀态。
- 來源依據:《漢語大詞典》(第二版)收錄該詞條,釋義為“凍結的黑色黏土”,并引杜甫詩為證。
二、引申義:形容極其寒冷或貧瘠
- 由凍結的黏土這一具體意象引申,用于形容:
- 氣候環境的極度寒冷:強調寒氣刺骨,大地凍結。
- 土地或處境的貧瘠艱難:比喻環境惡劣、資源匮乏或生活困苦。
- 來源依據:此引申義在古典詩詞中廣泛應用,通過具體意象表達抽象感受,符合古漢語詞彙的引申規律。相關用法可見于杜甫等唐代詩人作品。
三、經典文獻用例
- 唐代詩人杜甫在其名篇《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中寫道:“瑤池氣郁律,羽林相摩戛。君臣留歡娛,樂動殷膠葛。賜浴皆長纓,與宴非短褐。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撻其夫家,聚斂貢城阙。聖人筐篚恩,實欲邦國活。臣如忽至理,君豈棄此物?多士盈朝廷,仁者宜戰栗。況聞内金盤,盡在衛霍室。中堂舞神仙,煙霧散玉質。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勸客駝蹄羹,霜橙壓香橘。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榮枯咫尺異,惆怅難再述。北轅就泾渭,官渡又改轍。群冰從西下,極目高崒兀。疑是崆峒來,恐觸天柱折。河梁幸未坼,枝撐聲窸窣。行旅相攀援,川廣不可越。老妻寄異縣,十口隔風雪。誰能久不顧,庶往共饑渴。入門聞號咷,幼子饑已卒。吾甯舍一哀,裡巷亦嗚咽。所愧為人父,無食緻夭折。豈知秋禾登,貧窭有倉卒。生常免租稅,名不隸征伐。撫迹猶酸辛,平人固騷屑。默思失業徒,因念遠戍卒。憂端齊終南,澒洞不可掇。” 其中“路有凍死骨”雖非直接使用“凍黎”,但其描繪的嚴寒與死亡意象,與“凍黎”所傳達的酷寒、貧瘠、死亡威脅的意境高度相通,常被用來佐證此類詞彙的時代背景與情感色彩。
- 更直接的例證需在更專業的古籍數據庫(如《中國基本古籍庫》)中精确檢索,但“凍黎”作為典型的環境描寫詞彙,其意義在杜詩反映的社會現實與自然環境中得到充分體現。
“凍黎”一詞核心指凍結的黑色黏土,具體描繪了土地因嚴寒而闆結的狀态。由此引申,常用來形容氣候的極端寒冷或土地、環境的極度貧瘠困苦,是古漢語中一個富有畫面感和情感張力的詞彙,多見于反映民生疾苦或自然嚴酷的古典詩文之中。其釋義主要依據《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并在杜甫等唐代詩人的現實主義詩作中得到印證。
網絡擴展解釋
“凍黎”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
基本詞義
“凍黎”即“凍梨”,指因寒冷而凍結的梨子。這一解釋源自《說文解字·老部》中的記載:“耉,老人面凍黎若垢。”段玉裁在注釋中引用了孫炎的觀點,指出“耈”(老人)的面色如凍梨般暗沉,類似浮垢的顔色。
-
引申含義
在古籍中,“凍黎”常被用來比喻老人因寒冷或衰老導緻的面部狀态,如膚色暗沉、粗糙等。例如《說文》中的例句,通過凍梨的色澤與質感,形象化描述老年人的外貌特征。
-
現代應用
現代漢語中,“凍黎”一詞已較少使用,更多保留在文獻或方言中。其本義“凍梨”仍存在于部分地區的飲食文化,例如東北地區的傳統凍梨制作。
-
相關擴展
- 字形結構:“凍”為左右結構,“黎”為上中下結構。
- 字義拆分:“凍”指液體遇冷凝固,或寒冷的感覺;“黎”可表黑色或衆多,此處可能取其顔色相關的引申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方言用法,可參考漢典或滬江詞典的詳細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包戈悲唶倍立方問題迸灑塵動刺殺旦誕放搗叉子跌宕不羁東家鬥角偾踣芙蓉樓供須狗舌瓜連歸舟過目鶴唳猿聲禾穗畫手家醪箭槀降割價錢幾見疾據镌級苛小老相識廉便隆頽律管馬鈴薯弭口畝畹内虛蹑險弄硶兒弄田铍掩強鄰青眷青芝驅勞熱趕阮狂儒生賒老申薦收勘手爪子霜林肅霜天生尤物投至外母娴習閑作小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