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禦道。宮禁附近的衢道。 宋 張實 《流紅記》:“ 唐僖宗 時,有儒士 于祐 ,晚步禁衢間。”
“禁衢”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如下:
禁衢(jìn qú)指宮禁附近的道路,即皇城内的禦道或主要街道。該詞常見于曆史文獻中,如宋代張實《流紅記》記載:“唐僖宗時,有儒士于祐,晚步禁衢間”,描述儒士在皇城街道上散步的情景。
詞源構成
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古代都城或皇家建築群周邊的道路,強調其特殊地位與管制性質。
注意辨析
部分資料(如)提到“禁衢”有“禁止通行、社會混亂”的引申義,但此解釋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為現代誤讀或特定語境下的引申用法,需結合上下文判斷。
《流紅記》中的“禁衢”即指唐代長安皇城内的街道,反映了古代城市布局與等級制度。
禁衢(jìn qú)是一個成語,由“禁”和“衢”兩個字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禁字的部首是示,筆畫數為9;衢字的部首是行,筆畫數為11。
來源:禁衢一詞最早出自《詩經·小雅·大東》:“東方以旦,謂之旦衢。”這裡指的是城市的主要交通要道。
繁體:禁衢的繁體字是禁衢。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書寫中,禁衢的寫法與現在并無差異。
例句:古時候為了加強對城市交通的控制,會采取禁止或限制車馬駛入某些道路的措施,這就是禁衢。
組詞:禁止、衢路、通衢、衢道。
近義詞:禁車。
反義詞:暢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