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稽核 ”。
“稽覈”是“稽核”的異體寫法(“覈”為“核”的繁體字),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1. 基本釋義
指對事務、賬目、流程等進行系統性審查與核實,強調通過詳細檢查确認其真實性、合規性。例如:“財務稽核”“内部稽核”。
2. 詞源解析
3. 應用場景
主要用于正式或專業領域:
4. 與“審計”的區别
兩者均含審查義,但“稽核”更側重内部自查(如企業自檢),而“審計”通常指外部獨立機構(如會計師事務所)的權威性核查。
5. 常見搭配
稽核報告、稽核制度、稽核流程、稽核标準等。
示例:
“公司每年開展兩次内部稽核,确保財務報表無纰漏。”
《稽覈》(音ji hé)是一個漢字詞語,具有審查、考察、核對的意思。它是形容一種對某人或某事進行仔細的審核、比較、核對的行動。
《稽覈》的部首是穴(xué),其左邊的部分是由且(qiě)構成,整個字共由17筆組成。
《稽覈》的繁體字形為「緝覈」。最早見于《左傳·僖公二十年》:「載柴椁而不征其馀,存稽覈之及聿修之。」後來逐漸演變為現代簡化字形的「稽覈」。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和現代有所不同。《稽覈》的古代寫法為「稽訐」,其中的「稽」寫作「⻂」,是由禾(hé)和且(jiē)組成的,意為谷穗傾斜;「訐」寫作「言齊」,意思是指一人奏議他人之罪。
1. 人們對這份報告進行了稽覈,确保其内容的準确性。
2. 這份文件要經過嚴格的稽覈才能發表。
稽查、稽核、真稽、稽查員、稽查隊等。
核查、查證、審查、比對。
放任、縱容、忽視、放松。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