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九行的意思、九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九行的解釋

(1).古謂九種德行。說法不一。《逸周書·文政》:“九行:一仁,二行,三讓,四信,五固,六治,七義,八意,九勇。” 晉 王嘉 《拾遺記·軒轅黃帝》:“九行者,孝、慈、文、信、言、忠、恭、勇、義。”

(2).九域之道裡。《穆天子傳》卷五:“帝收九行。” 郭璞 注:“行,道也,言收羅九域之道裡也。”

(3).九條運行的軌道。《漢書·天文志》:“月有九行者:黑道二,出黃道北;赤道二,出黃道南;白道二,出黃道西;青道二,出黃道東。”

(4).猶言九巡,九遍。《史記·叔孫通列傳》:“以尊卑次起上壽,觴九行,謁者言罷酒。”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九行"的漢語詞典釋義

"九行"一詞在漢語中具有多重含義,主要可歸納為以下三類:

  1. 本義:九種行為規範

    指古代儒家提倡的九種道德準則或行為标準,具體内容因典籍記載略有差異。例如《周禮·地官·師氏》鄭玄注提到"九行"包括"孝、友、睦、姻、任、恤、忠、和、義",代表人際關系的倫理規範。這一釋義體現了古代社會對道德修養的系統化要求。

  2. 佛教術語:九類修行

    在佛教典籍中,"九行"指九種修行方式或衆生的九種行為分類。據《大乘義章》等文獻記載,佛教将衆生依行為分為"九類有情",或指修行者從初發心到證悟的九個階段(如"九行位"),強調修行的次第性與多樣性。此釋義反映了佛教哲學對行為與心性的深層剖析。

  3. 古籍特例:泛指多種德行

    部分文獻中"九行"作為虛指,概稱多種高尚品行。如《漢書·禮樂志》載"九行賓客",顔師古注解釋為"以九種禮行待賓客",此處"九"為概數,喻示禮儀的周全。此類用法凸顯了漢語中數字的象征性特征。

參考資料:

參見:九德、九思、三綱五常(相關倫理概念);四谛、八正道(佛教修行體系)。

網絡擴展解釋

“九行”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因語境不同而有所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古指九種德行

  1. 不同文獻記載:
    • 《逸周書·文政》提出九行包括仁、行、讓、信、固、治、義、意、勇。
    • 晉代王嘉《拾遺記》則定義為孝、慈、文、信、言、忠、恭、勇、義。

二、地理與天文概念

  1. 九域之道裡
    出自《穆天子傳》,指九州的道理或道路,郭璞注“行”為“道”,意為收羅九州的地理脈絡。

  2. 天體運行軌道
    《漢書·天文志》記載月亮的九條軌道:黑道、赤道、白道、青道各二,分布于黃道南北東西。

三、禮儀與行為規範

  1. 九巡(九遍)
    《史記·叔孫通列傳》描述宴飲禮儀中“觞九行”,指斟酒九次為一輪。

四、文學修辭

  1. 比喻行文工整
    南朝劉義隆《文心雕龍·論文》以“九天之行”比喻文章結構嚴謹,後引申為形容行為或發展過程有條不紊。

補充說明:

别人正在浏覽...

挨家按戶哀窮悼屈變壓逼簇碧樓婢子布冠蔔筊才秀承買從翁翠茸錯過搭連布訂情反覆無常風井更闌人靜耇老诟詛浩爛毀風敗俗會員焦思苦慮椒眼驚慌峻高蠟茶冷字靈驗亂兒露酎杪忽蔑蒙迷亂摹樁内祗貧雇農漆樹氣土髯須主簿三九相公神奸巨猾神融氣泰束縛朔部絲毫訟鬥螳斧田畯野老托事玩輕委吏夏令時相法湘江見素抱樸嚣塗小乙瞎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