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古代居住在今 福建省 和 浙江省 南部的 閩 人,因分為七族,故稱。《周禮·夏官·職方氏》:“辨其邦國、都、鄙、四夷、八蠻、七閩、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 賈公彥 疏:“ 叔熊 居 濮 如蠻,後子從分為七種,故謂之 七閩 。”後稱 福建省 為 閩 或 七閩 。 宋 蘇轼 《送張職方吉甫赴閩漕六和寺中作》詩:“空使 吳 兒怨不留,青山漫漫 七閩 路。”《剪燈新話·三山福地記》:“時有 陳有定 據守 福建 , 七閩 頗安。” 清 張尚瑗 《仙霞關》詩:“ 七閩 路與中原通,怪事咄咄驚天公。”
“七閩”是一個曆史地理概念,主要用于指代古代東南沿海的族群及區域,以下是詳細解釋:
原始含義
“七閩”最早見于《周禮·夏官·職方氏》,指古代居住在今福建省、浙江省南部及廣東潮汕地區的閩人。因該族群分為七個部落或分支,故稱“七閩”。
(注:《周禮》記載:“辨其邦國、都、鄙、四夷、八蠻、七閩、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
地理範圍
曆史演變
現代延伸
部分現代語境中,“七閩”被引申為形容閩地人口稠密、文化繁榮的特點,但此用法非曆史原義。
“七閩”最初是族群概念,後演變為地理代稱,其核心指向古代閩越文化圈及後世福建省。需注意現代引申義與曆史原義的區别。
《七閩》是一個多指的詞語,可以有不同的含義。在中國古代,它通常指的是指閩南、閩中和閩北的七個行政區域,即現今的福建省。
《七閩》一詞可以拆分成兩個部首:丶(點)和門(門字旁)。根據《康熙字典》,它共包含10個筆畫。
《七閩》一詞源自于中國古代的行政區域劃分。古時候,福建省的地理整體被劃分為七個區域,分别為:閩南、閩中、閩北、晉江、泉州、漳州和莆田。
《七閩》的繁體字為「七閩」,該繁體字是由簡體字「七閩」的每個部分都換成了對應的繁體字。
在古時候,「七閩」這個詞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根據研究,古代的寫法中有的是「七閩」,有的是「七閗」。
1. 我計劃明年去七閩旅行,探索福建的曆史和自然風光。
2. 這本書詳細介紹了七閩的地理、文化和人民生活。
以「七閩」為基礎,可以組成其他詞彙,例如:閩南、閩中、閩北、閩南語、閩菜等。
與「七閩」意思相近的詞語包括:福建、福州、閩省、福建省等。
與「七閩」意思相反的詞語很難找到,因為它是一個地名,代表的是特定的區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