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小功的意思、小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小功的解釋

(1).舊時喪服名,五服之第四等。其服以熟麻布制成,視大功為細,較缌麻為粗。服期五月。凡本宗為曾祖父母、伯叔祖父母、堂伯叔祖父母,未嫁祖姑、堂姑,已嫁堂姊妹,兄弟之妻,從堂兄弟及未嫁從堂姊妹;外親為外祖父母、母舅、母姨等,均服之。《儀禮·喪服》:“小功者,兄弟之服也。”《儀禮·喪服》:“小功布衰裳,澡麻帶絰,五月者。” 賈公彥 疏:“但言小功者,對大功是用功粗大,則小功是用功細小精密者也。”《唐律疏議·名例》:“小功之親有三:祖之兄弟、父之從父兄弟、身之再從兄弟是也。此數之外,據《禮》,内外諸親,有服同者,并準此。”《清會典·禮部》:“小功五月。”參見“ 細紅 ”、“ 小紅 ”、“ 五服 ”。

(2).小功績。《戰國策·魏策一》:“説 文王 之義以示天下,豈小功也哉!” 宋 蔡襄 《原賞》:“臨兵戎者,前死有榮,退生有辱,雖小功必賞,以其履死地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小功是中國古代喪服制度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屬于“五服”之一,指為關系較疏遠的親屬服喪的禮儀規範。根據《漢語大詞典》定義,小功是“喪服名,五服之第四等。其服以熟麻布制成,較齊衰為細,較大功為粗,服期五月”。

從禮制内涵分析,小功服制包含三個核心要素:

  1. 服喪對象:主要涵蓋本宗親屬中的堂伯叔、堂兄弟、未嫁堂姊妹,以及外親中的外祖父母、舅父、姨母等(《儀禮·喪服》記載);
  2. 服飾規格:采用粗熟麻布制作,布質密度介于大功與缌麻之間,體現“輕于大功,重于缌麻”的等級差異(《禮記·間傳》詳述);
  3. 時間規制:完整服喪期為五個月,實際執行時多取“五月之數”,包含三個自然月份跨度的計算方式(《唐律疏議》考證)。

在服喪實踐中,小功制度的演變反映出古代宗法制度的精密性。清代禮學家徐乾學在《讀禮通考》中指出,小功服制的調整往往與王朝法律修訂同步,如明清時期将甥舅關系納入小功範疇,體現親屬倫理的擴展。現代禮制研究專家彭林在《中國古代禮儀文明》中強調,這種“親疏有等”的喪服制度,實為維系古代社會秩序的重要倫理規範。

需要說明的是,當代語境下“小功”概念主要存在于曆史文獻研究和民俗學領域,在台灣地區《民法·親屬編》中仍保留相關親屬等級劃分,而大陸地區已不再具有法律效力。中國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的多位學者,在《中國禮制史》系列研究中均對此有詳盡考證。

網絡擴展解釋

“小功”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

一、古代喪服制度

  1. 定義與等級
    小功是中國古代五服制度中的第四等喪服,服期五個月,用較細的熟麻布制成,其精細程度介于大功(粗)和缌麻(細)之間。

  2. 適用親屬範圍

    • 本宗親屬:曾祖父母、伯叔祖父母、堂伯叔父母、未嫁的祖姑/堂姑、已嫁堂姊妹、兄弟之妻、從堂兄弟及未嫁從堂姊妹等。
    • 外親:外祖父母、母舅、母姨等。
  3. 文化背景
    古代通過喪服等級體現親疏關系,《幼學瓊林》記載“五月為小功”,強調服喪的倫理秩序。


二、現代引申含義

指較小的功勞或成就,與大功相對。多用于鼓勵或肯定他人雖未取得顯著成果,但仍有值得贊揚的付出,例如:“他在項目中雖是小功,但态度積極”。


注意:現代語境下,“小功”的喪服含義已逐漸淡化,更多用于表達對微末貢獻的認可。若需了解古代喪服制度的完整分類,可參考《儀禮·喪服》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奧渺柏椁班漢灞上北人表頭璸斒博施濟衆不得其門而入車脂初旦詞文蹴讨盜帑端架子恩臨發照馮歡彈铗伏竄槁薦還如好好交橫管花甎家吏減鐵挢揉造作激丹借耀赆琛靜悟近用駿業坎侯漆夔臯郎台獵彥買月旁徵博引千回百折清風朗月侵權漆園鼩鼱讓耕日表塞角申款深切時文雙重睡草豎議筍兒拳天齊聽望土鼈五雀先室獮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