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白贲的意思、白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白贲的解釋

樸素無華的裝飾。《易·贲》:“上九,白賁無咎。” 王弼 注:“處飾之終,飾終反素,故在其質素,不勞文飾而無咎也。” 唐 武則天 《改元光宅赦文》:“宜從白賁之象,以輔黃中之運。” 明 張居正 《賀傅少崖少司寇三品奏最序》:“蓋 孔子 筮而遇白賁之繇,曰舍之,謂其徒白而無采也。” 章炳麟 《與王鳴鶴書》:“其緒言為文辭,竺學而不文,白賁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白贲”是一個源自《周易》的詞彙,具有多重文化内涵,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樸素無華的裝飾:指去除繁複修飾,回歸本真狀态。該詞由“白”(象征純潔、素淨)和“贲”(原指華美裝飾)組合而成,強調“飾極返素”的哲學思想。


二、《周易》贲卦的哲學釋義

在《周易》贲卦的第六爻(上九爻)中,“白贲,無咎”意為:以純白素樸為飾,可避免災禍。其核心觀點包括:

  1. 返璞歸真:贲卦發展到極盛時,需回歸本質,外在修飾應服務于内在德行。
  2. 適度原則:修飾需適可而止,過度追求華麗反而違背自然之道,保持本色才能“得志”(實現理想狀态)。

三、引申與運用


四、相關概念

概念 内涵
贲卦 探讨文飾與本質關系的卦象
飾極反素 修飾到極緻後回歸樸素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周易》贲卦注解或美學理論中的“極簡主義”思想。

網絡擴展解釋二

标題:《白贲》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及其他相關信息

白贲(bái bì)是由“白”和“贲”兩個字組成的詞彙。下面将介紹該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詞彙的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白”字的拆分部首是“白”,筆畫數為5; “贲”字的拆分部首是“貝”,筆畫數為7。

來源

“白贲”一詞來源于古代祭祀儀式中所使用的豬皮。 在古代,人們常常将豬皮熟化、漂白、磨光,然後使用它作為載體,用來記載重要的文字或描繪儀式上的圖案。所以,“白贲”可以視為一種象征意義的詞彙。

繁體字

“白贲”的繁體字為「白貝」。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具體到“白贲”一詞的古時候漢字寫法,可能有所變化,并且在不同曆史時期也會出現不同的寫法。但基本上,按照現代漢字的構造和意義,我們可以推測“白贲”的古字形大緻與現代相似。

例句

以下為一些使用“白贲”的例句:

1. 這幅畫是用白贲繪制的,非常美觀。 (This painting is drawn with white parchment and looks very beautiful.)

2. 在古代祭祀儀式上,人們常常使用白贲來記錄重要的祭文。 (In ancient ceremonial rituals, people often used white parchment to record important sacrificial texts.)

相關信息

除了以上内容,與“白贲”相關的其他信息包括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等。由于篇幅限制,無法一一詳述。但你可以使用線上工具或字典查詢相關信息。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