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凜然的意思、凜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凜然的解釋

(1) [awe-inspiring]∶恐懼、畏懼

衆官凜然

(2) [stern]∶整肅而又可敬又可怕

凜然正氣

詳細解釋

(1).嚴肅;令人敬畏的樣子。或形容表示敬重或驚恐的神态。《孔子家語·緻思》:“ 夫子 凜然曰:‘美哉德也!’”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賞譽》:“ 濟 先略無子姪之敬,既聞其言,不覺凜然,心形俱肅。” 唐 劉禹錫 《蜀先主廟》詩:“天下英雄氣,千秋尚凜然。” 宋 蘇轍 《賀緻政曾太傅啟》:“付青簡以遺事,追 赤松 而并遊,大節凜然,四方仰止。”《水浒傳》第六七回:“ 宋江 道:‘吾觀 關勝 義氣凜然,始終如一,軍師不必多疑。’” 明 方孝孺 《貧樂窩記》:“戚然若蒙不潔而恐人之覺也,凜然若臨百仞之淵而憂其墜也。” 魏巍 《東方》第六部第三章:“這位‘石頭老人’的姿态十分傲慢,顯出一副凜然不可侵犯的樣子。”

(2).形容寒涼。 唐 孟郊 《殺氣不在邊》詩:“殺氣不在邊,凜然中國秋。”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十三:“夏天清暑展開,可以滿室凜然。” 清 昭槤 《嘯亭雜錄·癸酉之變》:“ 慶公 又命長槍6*手數十拒守 西華門 洞,終夜間寒風凜然。”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凜然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凜然是漢語中形容人物神态或氣質的形容詞,其核心含義包含以下三個層次:

一、形态與氣度的威嚴性 該詞原指寒冷肅殺的自然狀态,如《漢語大詞典》引《宋史·李芾傳》記載"芾為人剛介,臨事凜然有不可犯之色",此處"凜然"既描繪人物神态的冷峻威嚴,又暗含品格的剛正不阿。現代漢語中多用于描述令人敬畏的正氣,如《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釋義為"嚴肅而可敬畏的樣子"。

二、精神層面的不可侵犯性 在古典文獻中常見于彰顯氣節的語境,明代張岱《陶庵夢憶》中"鐵骨凜然,霜刃如雪"的表述,通過具象化描寫強化了精神層面的堅貞不屈。這種用法在當代語境中延伸為對正義立場的堅守,如形容司法工作者"凜然不可亵渎的職業尊嚴"。

三、情感傳遞的雙重性 該詞兼具敬畏感與崇高感的語義特征,既包含對威嚴氣場的被動感受,也蘊含對高尚品格的主動認同。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數據庫顯示,該詞在儒家典籍中多用于描述聖賢氣象,如《論語》注疏中"夫子凜然如臨深淵"的記載,體現道德高度帶來的精神震懾力。

網絡擴展解釋

“凜然”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lǐn rán,主要包含以下含義及用法:


一、基本含義

  1. 嚴肅可敬
    形容态度莊重、威嚴,令人敬畏的樣子。常用于描述人的神态或氣節,如“大義凜然”“凜然正氣”。
    例句:

    • “忠魂不泯一腔熱血化春雨,大義凜然千秋壯志泣鬼神。”
    • “天下英雄氣,千秋尚凜然。”(唐·劉禹錫《蜀先主廟》)
  2. 寒涼之意
    古漢語中也可表示寒冷,如“殺氣不在邊,凜然中國秋”(唐·孟郊詩),但此用法現代較少見。


二、詳細釋義


三、出處與演變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五、常見搭配

如需更完整的例句或古籍出處,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權威語文教材。

别人正在浏覽...

白日衣繡簿吏成連舂擊喘欬打捶黵面擔水向河頭賣大一鼎食鳴锺反圍攻沸羹負屍附遠拱揖栝松軌伍歸正估摸海灣好意洪藻淮左奂爛建标交發擊楫錦杠靜睇經紀人警麗金科玉篆溘先朝露苦不聊生理濟面紅民瘼末伏目斷魂銷南瓜子嫩綠攀朱檻炮人淜湃樸悍崥崹乾文傾附輕進情意綿綿宂亂三養守隘素石速帖望視刓飾校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