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頹俗的意思、頹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頹俗的解釋

頹敗的風俗。《後漢書·胡廣傳》:“ 廣 才略深茂,堪能撥煩,願以參選,紀綱頽俗,使束脩守善,有所勸仰。”《魏書·遊明根傳》:“卿獨秉沖操,居今行古,有 魏 以來,首振頽俗。” 明 張居正 《三辭恩命疏》:“貪進之戒,臣先犯之,何以率先百僚,表正頽俗?” 胡韫玉 《舜水先生祠落成敬賦》詩:“俎豆奉典型,力與頽俗抗。”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頹俗”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源和用法兩個層面進行解析:

  1. 字義分解:

    • 頹(tuí): 本義指倒塌、崩壞,如“頹垣斷壁”。引申為衰敗、委靡、消沉、敗壞之意,如“頹廢”、“頹敗”、“頹喪”。
    • 俗(sú): 指社會長期形成的風尚、禮節、習慣等,即風俗、習俗。也指大衆化的、流行的、平庸的,如“風俗”、“通俗”、“俗氣”。
    • 合義: “頹”修飾“俗”,意指衰敗的、低下的、委靡不振的社會風氣或習俗。
  2. 整體釋義: “頹俗”指敗壞、低劣的社會風氣或習俗。它描述的是一種社會道德、精神面貌或文化趣味處于低落、消極、甚至堕落的狀态。這種風氣往往表現為缺乏進取心、追求低級趣味、道德觀念淡薄、精神萎靡等。

權威辭書釋義參考:

“頹俗”一詞的核心含義是指社會風氣或習俗的衰敗、低下和敗壞。它帶有明顯的貶義色彩,常用于批判或描述社會中存在的消極、萎靡、道德滑坡的文化現象或普遍狀态。其權威釋義可參考《漢語大詞典》和《現代漢語詞典》等經典辭書。

網絡擴展解釋

“頹俗”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進行解釋:

一、基本含義
指頹敗的風俗,多用于描述社會或群體中道德、文化層面的衰敗現象。例如《後漢書》中提到的“紀綱頹俗”,即指整頓衰敗的社會風氣。

二、構成分析
由“頹”與“俗”組合而成:

三、使用場景

  1. 社會層面:批判低俗文化盛行、物質主義泛濫等現象,如“力與頹俗抗”(胡韫玉詩句)。
  2. 個人層面:形容人喪失理想追求,沉迷低級趣味,如“頹俗的生活态度”。

四、古籍例證

五、近義與關聯詞

總結來看,“頹俗”不僅描述社會風氣的敗壞,也包含對個體精神狀态的批判,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貶義色彩。

别人正在浏覽...

哀憫白送白衣民族磅磕榜頭包修臂縛殡儀館殘燒測驗誠謝赤曆曆儲具單緒鵝群犯寒犯賤飯桌風掣雷行風績風趨雚蒻觀榭故障鴻題鴻蹤交绡膠鞋旌帷俊音跼蹄靠身匡攘來廷蘭桂遴難六蕃劉隨州郦元經内法酒牛豎女表碰硬痡峭千裡寄鵝毛氣厲氣淩霄漢渠搜散裂賒賬食不終味束手就擒歲豐縮砂密填倉啼眼通知單望阙五常韱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