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劝驾的意思、劝驾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劝驾的解释

[help persuade sb.to accept inritation or post;urge sb. to hold the post of] 劝人任职或做某事

详细解释

《汉书·高帝纪下》:“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御使中执法下郡守,其有意称明德者,必身劝,为之驾。” 颜师古 注引 文颖 曰:“有贤者,郡守身自往劝勉,令至京师,驾车遣之。”后以“劝驾”称劝人任职或作某事。 宋 苏轼 《叶嘉传》:“ 叶先生 方闭门制作,研味经史,志图挺立,必不屑进,未可促之。亲至山中,为之劝驾,始行。” 许杰 《逃兵》:“她的心思是乱的,她也不晓得自己的话是愤恨还是悲叹,更不知是挽留,还是劝驾。”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劝驾

释义

指劝说他人动身启程或参与某事,尤指邀请、敦促他人出行或出席重要场合。


一、字源与本义

  1. 单字解析

    • 劝:篆体为「䜭」,本义为勉励、说服(《说文解字》:"劝,勉也")。
    • 驾:原指套马于车,引申为启程、出行(《说文解字》:"驾,马在轭中")。

      二字组合后,字面意为"说服他人启程"。

  2. 历史用例

    该词最早见于汉代文献,如《汉书·高帝纪》:"上乃置酒,御史大夫昌下为寿,因劝驾",指群臣劝刘邦出行巡视关中。


二、引申义与用法

  1. 古代语境

    • 特指劝请帝王或尊长出行(如巡狩、祭祀),含恭敬敦促之意。
    • 例:宋代王明清《挥麈录》载:"群臣劝驾南幸,以避金兵。"
  2. 现代用法

    • 广义指劝说他人参与活动,如邀请出席典礼、会议等。
    • 例:"校友会再三劝驾,请他返校演讲。"

三、语义辨析


参考文献

  1.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影印本)
  2. 班固《汉书·高帝纪》(中华书局点校本)
  3. 王明清《挥麈录·后录》(上海古籍出版社)
  4.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劝驾"词条

网络扩展解释

“劝驾”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综合解释:

一、基本释义

指劝人接受职务或邀请,或鼓励他人做某事。词中“劝”意为劝说,“驾”原指驾车,引申为行动或启程,整体表达通过说服促使对方行动。


二、出处与演变

  1. 历史典故
    源自《汉书·高帝纪下》:汉高祖刘邦下诏求贤时提到,地方官员若发现贤才需“必身劝,为之驾”(亲自劝说并备车相送)。这一典故成为“劝驾”的源头,强调主动邀请人才出仕。

  2. 词义扩展
    后世逐渐从特指“劝人任职”扩展至更广泛的场景,如劝人接受邀请、参与事务等。例如宋代苏轼在《叶嘉传》中描述“亲至山中,为之劝驾”,即用此意。


三、使用场景


四、相关成语与近义词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劝驾”不仅承载历史典故,其含义也随时代演变而丰富,常用于表达对他人的重视与诚意邀请。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书》及苏轼相关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百闻不如一见悲切切奔蛇便养並肩缠袋抄写从流蝶恋蜂狂豆渣脑筋放置肥利奋戈疯魔伏首贴耳干傺蚝浦洪源厚貌深文黄豆芽煌荧假宁简谱军帜肯不肯来古廊庙器雷骨梨花粉卖威马溜马援柱秘剂密利迦罗命敕目不识书内刑铅条清风岭清照球玉起责筛罗拾唾余首级庶尹司绳素华投袂荷戈图功蛙吹万头攒动维纲微哂下得手黠马贤知孝思霞舟谢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