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全璧的意思、全璧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全璧的解釋

比喻完整而無缺損的東西。 清 周亮工 《書影》卷三:“餘常言,自刻本《説郛》出,而《説郛》亡矣,然其中全帙有另鐫行者,後人緣其書目,廣求之,始為全璧,未可為此刻誤也。” 魯迅 《熱風·兒歌的‘反動’》:“然拜讀原詩,亦存小失,倘能改第二句為‘兩半個都那裡去了’,即成全璧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全璧"作為漢語典故性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向完整無缺的玉器。該詞源自《史記·廉頗蔺相如列傳》記載的"完璧歸趙"曆史事件,特指蔺相如智保和氏璧歸趙的史實。在《漢語成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8)中,其釋義包含兩層:字面指未被損毀的完整玉璧;喻義則指事物保持原始完整狀态,常見于"完璧歸趙""全璧而返"等成語組合。

詞源考據顯示,"璧"在《說文解字》中被釋作"瑞玉圜也",即環形玉器,古代兼具禮器與信物功能。由此衍生出的"全璧"概念,在《戰國策》等先秦文獻中已具備象征國家主權完整的政治隱喻。現代漢語使用中,該詞多出現于曆史題材文學作品,如清代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十一回"全璧歸趙解鈴還"的表述,即沿用了典故原意。

語言學層面,《現代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22)标注其詞性為名詞性短語,構詞方式屬偏正結構。在語義演變過程中,逐漸從具體器物指稱擴展至抽象完整性表達,這一轉化軌迹在《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5版)中有詳細考釋。

網絡擴展解釋

“全璧”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釋義

“全璧”比喻完整無缺的事物,常用來形容物品、作品或計劃的完整性。該詞源自“完璧歸趙”的典故,原指将玉璧完好歸還,後引申為對事物完整性的強調。

二、典故出處

出自《史記·廉頗蔺相如列傳》中蔺相如的承諾:“城入趙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其中“璧”指古代中間有孔的圓形玉器,象征珍貴之物(參考“璧”的字義解析)。

三、用法示例

  1. 形容完整性

    • 魯迅曾用“全璧”評價作品:“倘能改第二句……即成全璧矣。”
    • 清代周亮工在《書影》中提及古籍整理:“廣求之,始為全璧。”
  2. 文學表達
    如詩詞《送大理金少卿赴阙》:“全璧公之歸,有識為嗟咨。”

四、近義詞與擴展


可通過來源網頁(如、3、7)查看更多例句及曆史用例。

别人正在浏覽...

挨匝飽綻嬖寵槟榔庳矢不伶俐沉沉雠貨單間兒盜械飯飲廢敗風風世世撫問浮香斧資剛正鬼界候驿嘩啦慧智镬竈椒眼鏡殿浄濑九州壸範罍樽劣丈滿堂灌民學旆旃飄泠平盈匹遊剖解跷踦箐砦阙蠹瑞爐飒爾賞味稍縱則逝射線侍讀學士時幾失着霜蟾霜禽朔旦庶魚危苦遺賂卧龍舞譜無親無煙鋼閑安小馮吸裡忽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