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舊曆每月初一。亦專指正月初一。《書·大禹谟》:“正月朔旦,受命于神宗。”《後漢書·順帝紀》:“三朝之會,朔旦立春,嘉與海内洗心自新。” 宋 洪邁 《夷堅丁志·華陰小廳子》:“有一事将語使君,吾祗役於邑中,來日朔旦,不可脫身,故乘休假馳至此。” 宋 李如箎《東園叢說·春秋說·春秋行夏之時》:“ 夏 正月建寅, 商 正建丑, 周 正建子者,各用其月為歲首也。建寅則稱正月朔旦。”
“朔旦”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下略有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解釋:
“朔旦”以“每月初一”為核心含義,尤指正月初一,多見于古代典籍;部分非權威解釋将其擴展為“早晨”,但需謹慎參考。如需更完整信息,可查看《漢典》或《尚書》相關注解。
朔旦(shuò dàn)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用來描述夜晚的時刻。它可以指夜晚的開始或者剛過去的夜晚。
朔旦的部首是月字旁,它由四個筆畫組成。
朔旦最早出現于《詩經·大雅·雨無正》:“朔旦既登,我心則憂。”在這裡,它表示夜晚的開始,給人一種憂郁的感覺。
朔旦的繁體字為「朔旦」,與簡體字形式相同。
在古代,朔旦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其基本形式并未發生明顯變化。
1. 朔旦即将到來,我們需要準備晚上的工作。
2. 昨晚的朔旦非常寒冷,我一直生病了。
朔旦沒有明确的相關組詞。
近義詞:夜晚、晚上、宵夜。
反義詞:午夜、黃昏、白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