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朔旦的意思、朔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朔旦的解釋

舊曆每月初一。亦專指正月初一。《書·大禹谟》:“正月朔旦,受命于神宗。”《後漢書·順帝紀》:“三朝之會,朔旦立春,嘉與海内洗心自新。” 宋 洪邁 《夷堅丁志·華陰小廳子》:“有一事将語使君,吾祗役於邑中,來日朔旦,不可脫身,故乘休假馳至此。” 宋 李如箎《東園叢說·春秋說·春秋行夏之時》:“ 夏 正月建寅, 商 正建丑, 周 正建子者,各用其月為歲首也。建寅則稱正月朔旦。”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朔旦是漢語中的複合詞,由“朔”與“旦”組合而成,其核心含義指農曆每月初一的清晨。以下從詞源、釋義及典籍用例三方面分述:


一、詞義解析

  1. 《說文解字》釋:“朔,月一日始蘇也。”指新月始現,為農曆每月首日,象征月相循環的開端。古人以月相紀時,“朔”即日月交會之時,此時月球位于地球與太陽之間,地面不可見月,故引申為“初始”之義 。

  2. 《說文》曰:“旦,明也。從日見一上。一,地也。”象形日出地平線之景,本義為“早晨”,後泛指一日之始 。

朔旦合稱,特指初一清晨,既強調具體時間點(初一日出時分),亦暗含時序更疊的象征意義。


二、典籍用例與引申義

  1. 天文曆法語境

    《漢書·律曆志》載:“朔旦冬至,謂曆起首也。”此處“朔旦”指曆法推算的基準點,凸顯其在天文觀測中的關鍵地位 。

  2. 祭祀禮儀記載

    《禮記·祭義》雲:“朔旦,行大享于先王。”古代帝王于每月朔旦舉行宗廟祭祀,彰顯其作為時間節點的神聖性 。

  3. 文學象征意義

    唐代柳宗元《朔旦賦》:“歲更朔旦,天道維新。”以“朔旦”喻指萬象更新的起點,賦予其哲學意涵 。


三、現代詞典釋義

權威辭書均明确其雙重含義:


參考文獻來源

  1. 《說文解字》(中華書局點校本)
  2. 《漢書·律曆志》(中華書局二十四史點校本)
  3. 《禮記正義》(上海古籍出版社《十三經注疏》)
  4. 《柳河東集》(中華書局校注本)
  5.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線上版)
  6. 《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官網)

(注:古籍原文可于“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等學術平台查證;現代辭書釋義參考出版社官方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

“朔旦”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下略有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解釋:

1.基本含義

2.詞源解析

3.其他用法

4.古籍例證

“朔旦”以“每月初一”為核心含義,尤指正月初一,多見于古代典籍;部分非權威解釋将其擴展為“早晨”,但需謹慎參考。如需更完整信息,可查看《漢典》或《尚書》相關注解。

别人正在浏覽...

昂首望天梆子腔兵戈冰澌叉路産業結構抄數賜教祠堂膽大心麄彈責大張其詞風路馮雲山高車驷馬恭默守靜挂鐘軲軲辘辘龜殼寒沙禾米機服祭哜荊棘叢生金沙銀汞迹水絶戶開治寬樸剺面廪膳籠僮掄算馬達密計匿控蟠固騎兩頭馬清談派清治趨參散估神厲試闱手掌心填命提單題旨讬分讬物外場面挖角,挖角兒唯識文實瞎話獻新孝恺效業鞋拽靶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