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時幾的意思、時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時幾的解釋

時期;時日。《墨子·尚同中》:“其事鬼神也……春秋祭祀,不敢失時幾。” 孫诒讓 間诂引 俞樾 曰:“幾者,期也……不敢失時幾者,不敢失時期也。《國語·周語》注曰:‘期,将事之日也。’是期以日言。不敢失時,并不敢失日,故曰‘不敢失時幾’。”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時幾”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用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時幾”讀作shí jǐ,意為時期、時日,指特定的時間段或日期。該詞主要用于描述與時間相關的約定或祭祀等活動的時限。


二、出處與引證

  1. 《墨子·尚同中》
    原文提到:“其事鬼神也……春秋祭祀,不敢失時幾。”
    • 清代學者孫诒讓在《墨子間诂》中引用俞樾的注解,指出:“幾者,期也……‘不敢失時幾’即‘不敢失時期’。”
    • 這裡的“期”指具體日期,如《國語·周語》中“期,将事之日也”,強調按時完成祭祀的重要性。

三、詞義解析

  1. “時”與“幾”的關系

    • “時”指時間、時節(如提到“時”的本義涵蓋時間、季節等);
    • “幾”通“期”,即期限、約定之日,二者結合後強調對特定時日的嚴格遵守。
  2. 近義詞
    “時期”“時日”“時限”等均可作為近義詞,但“時幾”更側重約定或儀式的具體時間節點。


四、現代用法

現代漢語中,“時幾”已不常用,主要見于古籍或學術讨論。需注意與“時”“幾”分用的情形區分,例如“幾乎場場爆滿”中的“幾”為副詞,與“時幾”無關。


“時幾”是古漢語中表示特定時間段的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時期”,常見于祭祀等莊重場合的文獻記載。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墨子》及清代考據學相關研究。

網絡擴展解釋二

時幾

“時幾”是一個漢字詞,由“時”字和“幾”字組成。

“時幾”的部首分别是“日”和“人”。其中,“日”字是表示太陽的象形字,也是“時”的聲旁;“人”字是表示人的象形字,也是“幾”的本字。這兩個部首都具有獨立的意義。

按照漢字的傳統寫法,可以将“時幾”字拆分成“日”和“人”。拆解之後,“日”字在上,表示“時”,意為時間;“人”字在下,表示人類,意為幾何。

“時幾”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易經》。在《易經》中,有“日中為正”的說法,意指太陽正中天無陰影的時刻。後來,人們便用“時幾”來表示時間。

在繁體字中,仍然保留着“時幾”這個詞。隻是在書寫時,使用的是繁體的漢字形式,即「時幾」。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有些字與現代寫法有所不同。但“時幾”這個詞的字形并未發生明顯變化。

以下是關于“時幾”的一些例句:

與“時幾”相關的組詞有:“時刻”、“時間”等。

與“時幾”意思相近的詞有:“何時”、“幾時”等。

與“時幾”意思相反的詞暫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