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驿的意思、候驿的詳細解釋
候驿的解釋
候塢和驿站。候塢,邊境地區伺望敵情的土堡。《後漢書·西羌傳·東號子麻奴》:“使謁者 郭璜 督促徙者,各歸舊縣,繕城郭,置候驛。”
詞語分解
- 候的解釋 候 ò 等待:等候。候車室。候選人。守候。候補。候場。候審。候診。 看望,問好:伺候。問候。 時節:時候。氣候。候鳥。候蟲。 事物在變化中的情狀:火候兒。症候。 古代把五天稱為“一候”,現氣象學上仍沿
- 驿的解釋 驿 (驛) ì 舊時供傳遞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換馬的地方,亦指供傳遞公文用的馬:驿站。驿館。驿丞(掌管驿站的官員)。驿吏。 現為地名用字:龍泉驿(在中國四川省)。 古同“繹”,絡繹。 筆畫數:; 部首
專業解析
候驿是古代中國郵驿制度中的特殊驿站,兼具信息傳遞與軍事偵察功能,其釋義與曆史背景如下:
一、字義解析
- 「候」
指斥候、偵察兵。《說文解字》釋為「伺望也」,即觀察敵情或傳遞軍情的人員。
- 「驿」
指驿站,古代供傳遞文書、官員往來的中轉站。《唐六典》載:「凡三十裡一驿,天下凡一千六百三十有九所」。
合成詞「候驿」特指兼具偵察職能的軍事驿站。
二、曆史功能
唐代在邊疆要地設候驿,職責包括:
- 軍情偵察:監視敵蹤,如《新唐書·百官志》載「鎮戍候驿,掌烽候傳牒」。
- 緊急傳信:通過驿馬接力傳遞軍報,如「邊警急,候驿晝夜馳七百裡至京」。
- 補給駐防:為戍邊士兵提供糧草、馬匹補給。
三、制度演變
- 起源:秦漢「亭傳」制度中已有候騎偵察功能,至唐代正式形成「候驿」體系。
- 衰落:宋代後軍事偵察職能逐漸歸入「急遞鋪」,驿站僅保留文書傳遞功能。
四、古籍例證
《資治通鑒·唐紀》載:「吐蕃寇邊,隴右候驿馳奏,京師震恐」,印證其緊急軍情傳遞作用。
參考資料來源:
- 《說文解字》(中華書局點校本)
- 《唐六典·卷五》(廣雅書局刻本)
- 《新唐書·百官志》《資治通鑒》(中華書局二十四史點校本)
- 《中國郵驿制度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候驿”是一個具有曆史背景的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綜合理解:
一、基本含義
“候驿”由“候”和“驿”組成:
- 候:指等待、伺望;
- 驿:指古代傳遞文書或官員途中換馬、休息的驿站。
因此,候驿的字面意義是“伺望的驿站”。
二、具體解釋
-
曆史實體功能
候驿是古代邊境地區兼具軍事防禦與交通中轉功能的場所:
- 候塢:邊境用于瞭望敵情的土堡,屬于軍事設施;
- 驿站:為官員、使者提供馬匹更換和休息的交通節點。
兩者結合後,候驿既承擔邊防警戒,又負責信息傳遞和人員接待。例如《後漢書》記載:“使谒者郭璜督促徙者,各歸舊縣,繕城郭,置候驿”。
-
引申比喻
在成語中,候驿被引申為“等待消息或機會的場所”,強調“伺機而動”的狀态。
三、使用場景
- 曆史文獻:常見于描述古代邊防與交通體系,如《後漢書》;
- 文學比喻:用于表達對時機或信息的等待,例如“人生如候驿,需靜待良機”。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後漢書》原文或權威曆史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罯罯白鼓釘畚插徧循璧宮冰奁逼危布列朝飯超世絕俗赤郭蚩蚘遲曙崇軌粗悍搗大得對電劄堕和羅杜學二二虎虎梵輪逢場作趣風潇雨晦分中罘罔耕具黑光後續夾衣揭瘡疤嫉賢傲士可愍老大徒傷悲骊墳流水朝宗民心傩神片影棄人邱區栖險如湯灌雪瘙疳奢廣盛秋沈思翰藻涉閲蓍龜師期拭玉四值功曹宿霭夊夊藤纏推斷無向獻果戲班子吸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