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匹馬一杆旗。形容勇敢善戰。《遼史·儀衛志四》:“ 遼太祖 匹馬一麾,斥地萬裡,經營四方,未嘗寧居。”
“匹馬一麾”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曆史背景
成語源自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征戰事迹,突出其以寡敵衆、開疆拓土的魄力,常用于贊頌軍事領袖的膽識和統率能力。
結構與用法
現代引申
可比喻在困境中以有限資源果斷行動,體現決斷力和執行力,例如創業或危機應對場景。
《匹馬一麾》是成語,意指一聲令下,匹馬奔騰。形容将士們聽從號令,齊心協力,奮勇前進。
《匹馬一麾》的拆分部首是匕、馬、一、麥。其中,馬為中心,表示與馬有關。
筆畫為7畫。
《匹馬一麾》這個成語來源于曆史上的故事。據說,唐太宗李世民在征戰中,曾親自指揮士兵作戰。當敵人勢大而士兵們士氣低落時,李世民高舉旗幟,匹馬一麾,號令士兵們沖鋒陷陣,最終取得了勝利。故事流傳開來,用《匹馬一麾》來形容士兵們聽從號令齊心協力的情景。
《匹馬一麾》為繁體字的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會有一些變化。根據曆史書籍的記載,古時候《匹馬一麾》的寫法為“匹馬一麾”。
1. 在這場比賽中,教練的一聲令下,運動員們匹馬一麾,全力以赴。
2. 面對困難,我們要像李世民一樣,匹馬一麾,勇往直前。
匹夫、一麾之功、一麾之士、一麾而盡、聞麾而動
號令齊心
各自為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