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土重舊的意思、安土重舊的詳細解釋
安土重舊的解釋
留戀故土,不輕易改變舊俗。《後漢書·南蠻傳》:“﹝蠻夷﹞外癡内黠,安土重舊。” 晉 幹寶 《搜神記》卷十四:“蠻夷者,外癡内黠,安土重舊,以其受異氣於天命,故待以不常之律。”
詞語分解
- 安土的解釋 .安居本土。《禮記·哀公問》:“不能安土,不能樂天。” 鄭玄 注:“不能安土,動移失業也。”《漢書·食貨志上》:“百姓安土,歲數豐穰。” 晉 潘嶽 《西征賦》:“矧匹夫之安土,邈投身於 鎬京 。猶犬
- 舊的解釋 舊 (舊) ù 過時的,與“新”相對:舊式。舊俗。 東西因經過長時間而變了樣子:舊衣服。舊書。 原先曾有過的,過去很長時間的:舊居。舊友。 有交情,有交情的人:故舊(指老朋友)。念舊(懷念舊日情誼)。
網絡擴展解釋
“安土重舊”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ān tǔ zhòng jiù,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要點解釋:
基本含義
指人們安于本土生活,重視傳統習俗,不願輕易改變舊有的生活方式或價值觀。它強調對故土和傳統文化的依戀與堅守,帶有保守傾向。
出處與典故
- 最早記載:出自《後漢書·南蠻傳》:“[蠻夷]外癡内黠,安土重舊。”
- 擴展引用:晉代幹寶《搜神記》卷十四進一步描述:“蠻夷者,外癡内黠,安土重舊,以其受異氣于天命,故待以不常之律。”
結構與用法
- 語法結構:聯合式成語,由“安土”(安于故土)和“重舊”(重視舊俗)兩部分組成。
- 詞性特征:中性詞,無褒貶傾向。
- 適用場景:
- 描述保守群體或社會對傳統的固守;
- 批評不願接受新事物的态度(需結合語境)。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安土重遷(強調留戀故土,不願遷移)。
- 反義詞:背井離鄉、喜新厭舊。
例句參考
- “當地居民安土重舊,至今仍保留着百年前的耕作方式。”
- 古籍例句見《搜神記》:“蠻夷者……安土重舊。”
補充說明
該成語多用于書面語境,現代也可引申為對文化傳承的探讨,但需注意其隱含的保守性可能帶有批判色彩。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用法或古籍原文,可參考《後漢書》《搜神記》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安土重舊是一個漢語詞組,它的意思是指人們對于故土故鄉與傳統習俗的深情厚意。下面是關于這個詞組的詳細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安土重舊這個詞組可以拆分為"宀,土",它們是這個詞組的部首,總共有12個筆畫。
來源:安土重舊最早出現在《莊子·登大嶽》篇中,表達了作者對于故土故鄉的思念之情。後來,這個詞組成為了描述人們對于傳統文化和習俗的珍視和眷戀。
繁體:安土重舊(在繁體字中,“舊”用“舊”字形表示)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安土重舊的寫法與現代相同,沒有發生變化。
例句:他們一直秉持着安土重舊的觀念,堅守着傳統的價值觀。
組詞:安土、重舊、安土重舊
近義詞:重視傳統、敬重曆史
反義詞:追求新潮、崇尚變革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對其他問題還有疑問,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