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恭己。謂帝王敬肅己身,無為而治。躬,通“ 恭 ”。《孔子家語·五帝德》:“﹝ 舜 ﹞叡明智通,為天下帝,命二十二臣率 堯 舊職,躬己而已。”一本作“ 恭己 ”。
(2).親自;親身。 唐 馮翊 《桂苑叢談·賞心亭》:“自 彭門 亂常之後,藩鎮瘡痍未平,公按轡躬己而治之,補綴頽毀,整葺壞綱,功無虛日。”
“躬己”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典籍例證
《孔子家語·五帝德》記載舜帝“躬己而已”,意為舜通過修身垂範治理天下。
唐代馮翊在《桂苑叢談》中描述官員“按轡躬己而治之”,體現親身力行、整頓政務的作為。
現代應用
該詞多用于古文或曆史語境,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常見于學術讨論或文學創作。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延伸用法,可參考詞典來源。
《躬己》是一個漢語詞語,意味着自我約束、自我修養、自我反省,強調個人應該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自律,自愛,自強不息。
《躬己》由部首“身”和“支”組成,拼音為“gōng jǐ”,共有13個筆畫。
《躬己》一詞來源于《禮記·中庸》:“弟則友,友則諒,諒則恭。躬己正南面,則無不敬矣。”該詞的意思逐漸延伸為自我反省和修養自己。
《躬巳》是《躬己》的繁體字。
在古代漢字中,躬己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如在楚辭中的作品,可能會寫成“貢己”。
1. 自律是一種美德,躬己的人往往能夠取得更好的成就。
2. 我們應該時常反省自己的行為,躬己才能真正成長。
躬行、躬耕、己見。
自律、修身、克己。
放縱、縱欲、野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