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兵法有《玉钤篇》和《玄女六韬要決》。後因以“鈐韜”泛指兵書或謀略。 清 趙天錫 《三元裡》詩:“誰信鄉團成勁敵,始知義憤即鈐韜。”
“钤韬”是一個源自古代兵法的合成詞,具體解釋如下:
1. 詞源與基本含義
“钤韬”由《玉钤篇》和《玄女六韬要決》兩部古代兵書名稱組合而成。其中:
2. 文學應用與引申
清代趙天錫在《三元裡》詩中寫道:“誰信鄉團成勁敵,始知義憤即钤韬”,此處以“钤韬”比喻民衆自發抗敵的智慧與策略,體現了該詞從具體兵書到抽象謀略的語義擴展。
3. 現代使用場景
現代語境中,“钤韬”多用于文學或曆史領域,形容深奧的戰術思想或統籌全局的謀略,例如:“商戰中的钤韬,不亞于古代兵法。”
如需進一步了解《六韬》等典籍内容,可參考權威曆史文獻或軍事研究資料。
《钤韬》是一個漢語詞語,它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複合詞。钤(qián)的意思是蓋印、封存,韬(tāo)的意思是藏在筐篚裡的盛物。綜合起來,《钤韬》的意思可以解釋為将某些有價值的東西加以保護和保存起來,不使其流失或遺失的意思。
《钤韬》的首字钤的部首是钅,屬于金屬部首,韬的部首是韋,屬于革部首。钤的總筆畫數是9,韬的總筆畫數是14。
《钤韬》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典籍《詩經》中的一篇詩,其中有這樣的一句:「周頌 有斐君子,于爾钤韬。」意思是當時的君子們把寶貴的東西封存起來,不使其流失。在繁體字中,《钤韬》的寫法跟簡體字是一樣的。
使用古代漢字書寫《钤韬》時,字形可能會有所不同。在古代的銘文中,有的字可能會加上古文體的裝飾性橫豎筆畫,這取決于當時的書法風格和用途。
1. 通過使用數字加密技術,我們可以把重要的文件《钤韬》起來,确保安全。
2. 古代王室常常把重要的禦玺《钤韬》藏在秘密地點,以保證王權的穩定。
1. 钤封(qián fēng): 蓋章封存。
2. 篚钤(fēi qián): 藏在篚籬裡的封刻。
1. 封存(fēng cún):保管和封閉某物,不使其流通。
2. 保全(bǎo quán):保護和保存,使其不受損失。
流散(liú sàn):物品失去控制,分散到各個地方。
【别人正在浏覽】